《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 )读书笔记

这本书,说来惭愧,丝毫没有可读性,感觉作者说了一堆大路边上的知识,可能是我大学的时候学过大量的经济学课程吧,把网友的笔记贴上来,供以后参考。

【第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

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第二章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免费品是不用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好品;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过的东西,而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财富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

若一个计划或者项目的额外效益高于额外成本,那么就被称为是有经济效率的。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效率的看法。

当产权是清晰、稳定而且可交换的时候,稀缺资源会倾向于产生一个能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然后决策者就会使用这些价格信息追求(其所认为的)效率。

当有人批评某些价格没有反映特定成本或收益的真实价格因而是“错误”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反对决定这些价格的市场过程不合理——并非对“效率”这个概念本身的批评,而是对现存产权制度安排和其所构成游戏规则的批评。

【第三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

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情况。

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经济分析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需求法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呈负相关。

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需求量是某个特定价格下的特定数量。

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1.消费者(需求者)数量的变化

2.消费者口味和偏好的变化。

3.收入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5.一种物品期望价格的变化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平均货币价格的上涨。

有时,幅度相当大的涨价(降价)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导致消费量显著下降(上升)。是因为发现替代品需要时间。(人们是自身习惯的产物,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某种东西有替代品)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百÷价格变化百分比

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需求是有弹性的。小于1则是缺乏弹性。

弹性受3种因素影响:

1.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2.已知替代品的可及性和相似性(替代品越多,需求弹性越大)

3.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越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就低,需求就越缺乏弹性)

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方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有弹性的。同向则是缺乏弹性。

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

【第四章 成本和选择:供给的概念】

“事物”不会有成本。只有行为(或决策)才有成本。

不存在“客观”的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对某人而言的成本,此人要对被放弃的机会赋予价值。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第五章 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过程】

斯密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成员掌握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能在劳动上形成“分工”,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富裕。

市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东西。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plan coordination)的工程。

【供给量变化只是供给曲线上的点在变化,供给变化指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过剩:需求量<供给量(卖方失望)

短缺: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失望)

竞争当然存在,而且与合作一样,竞争在市场过程中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卖方倾向于和其他卖方竞争,买方倾向于和别的买方竞争,而不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竞争。

竞争过程一直要进行到短缺或过剩得到缓解为止。

市场出清: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

出清价格(market clearing price)

商业社会不需要经济学专家使市场出清,而需要有效的游戏规则,允许人们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买卖交易他们的财产以协调他们的计划。

经济学家的作用在于解释市场过程是如何协调个人计划、生产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

市场出清的倾向既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府计划,也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控制的。人们的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这一点无法避免,人们通过竞价和合作性的交换追逐各自的目标和计划,市场出清只不过是这些活动的无意后果。

钱能降低交易成本。货币是交换的一般媒介。

【第六章 无意的后果:供求规律的更多运用】

市场出清,或者说系统性的计划协调,是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追求各自目的时无意的结果。

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虽然价格被立法限制住了,但是消费者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稀缺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只要让价格上涨,短缺就可以避免。

经济学家的短缺概念集中在货币价格上。只有当货币价格不能在互相竞争的需求者中发挥稀缺品的作用时,短缺才会存在。无论何时发现需要靠非货币成本的提升来配给稀缺商品,这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短缺。

价格上限和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有效的价格上限政策(即管制价格低于出清价格)才能造成短缺。

劳动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有时还有很强的弹性,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能找到替代品。

没有一家明智的企业在给顾客提供服务上会不计成本。

需求影响成本,而且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不可避免——因为如果病人看病的自付额为零,无论多大的供给量都将被需求量远远超越。

【第七章 利润与亏损】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租金和利息是挣得收入的三种重要形式。而工资率、租金率和利息率代表的是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出租财产的价格以及信贷的价格。

严格来说,我们之所以要支付报酬,是为了补偿别人出让那部分购买力的机会成本,并非源于使用钞票本身。

经济利润的概念包括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

期望的剩余会影响企业家的决策。

在没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不存在利润或亏损,所以我们认定利润(或亏损)是不确定性的结果。利润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要支付给别人的报酬。利润是剩余物,是用收益弥补了所有成本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是由于比别人更好地预测了未来并依此行动的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企业家行为分为三种模式:套利、创新和模仿。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模仿)都伴有套利的成分。

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经济计算的体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社会制度。只有当存在劳动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各种商品和服务都以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货币)进行买卖时,这样的计算才可以实现。

【第八章 觅价】

成本加成理论是指商业企业计算单位成本,再按比例加成。

要想净收益最大化,应该这样定价:使你正好能卖出所有产品。并期望在此价格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成功地进行差别定价的三个条件:销售者必须能够

1.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

2.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

3.控制不满情绪。

觅价者如何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价格:

1.估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2.确定产出水平,以便能够刚好卖掉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的产品

3.制定价格或一组价格(差别定价)以便能刚好卖完产出

【第九章 竞争与政府政策】

只有存在不确定性时,才会产生利润和亏损,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利润和亏损就无法存在。

限制竞争者的法律会限制竞争。

对竞争的关注并不等于对竞争者利益的关注。

我们无法确定联合产品各自的成本或者“正确”地分摊联合成本。

掠夺性削价是指把价格降到成本以下,使得对手被迫关门,或者阻止新对手的出现,其意图是在之后把价格抬高,弥补所有损失。

横向兼并:两家炼油企业

混合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钢铁企业

纵向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连锁加油站

利益在于有效地销售其产品,并不在于减少零售竞争。

竞争是一个过程,不是事情的一种状态。换一种说法,只有在动态影像而非静画面中才能识别竞争。

【第十章 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个体通过权衡期望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选择其行动路径。除非与行动者有关,否则别人的收益和成本不影响本人的决策。

明确的产权是协商的基础

裁定(adjudication),即判定谁拥有什么权利的程序。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初始权利界定,人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权利以改善自己的处境。

发现产权和创造产权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因为发现或裁定的目标是维持预期的延续性。

裁定,或者说试图通过发现已有权利来解决矛盾诉求的尝试,总是试图避免预期以外的决策或结果。它试图支持和加强人么持有的最普遍、最确信的预期,以此解决产权争议。

稳定的预期是任何庞大、复杂的社会中有效协作的基础。

稀缺品(城市的道路空间)的定价可以减少无谓成本(dead-weight costs),从而让所有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第十一章市场与政府】

市场失灵,指市场过程无法达到某种最优标准。

经济学家在分析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同样有分析政府失灵的道德义务。

增加一个人的利益,就意味着要扩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行为,收缩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行为。

人们采取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即他们衡量所作决策对自己来说的期望边际成本和收益。

政府拥有对成年人采取普遍强制的专有权利,这一点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成人的强制权将政府和一般家长区分开,人们普遍认同后者在某些条件下对儿童有强制权。

强制是指通过威胁暴力减少人们的选择来促成协作。

说服是指通过承诺扩大人们的选择权来促成协作。

如果我们都接受对大家自由的一定限制和选择的一定减少,我们就都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

搭便车的人:获取收益而不必支付提供成本中的相应份额。

如果人们彻底自私,没有哪个社会能够继续存在。如果要产生社会协作,对他人福利一定程度的真诚关注必不可少。如果人们无法同情、内化哪怕部分他人的经历,在这些人之中,市场和政府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外部性是决策者在制订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在内的收益。

在现代社会,正外部性或溢出收益可能比溢出成本更为普遍。

一般制造者和销售者为顾客提供的收益通常一定会超过顾客为获得此收益所需的付出。

在一个社会里,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受到交易成本的限制。

销售者渴望限制竞争,以保护消费者的名义施行政府管制,是消除竞争切实有效的办法。

当信息不值得了解的时候,就出现了理性无知。

民主政治进程之中的逻辑是,将受益集中于组织良好、信息完善、获利做多的少数人手中;而将成本分散到没有组织、信息缺乏也得不到什么利益的个人身上。

政府政策往往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支配。政府在行为选取上,往往宁可给多数人带来小小的伤害,而不是让少数人极不高兴。

【第十二章 衡量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某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引入GDP是为了估算一个国家境内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总体流量以及所产生的收入。

GDP关注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不论这个使用者是家户、企业还是政府机关。购买最终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再出售。

美国的GDP计算的是美国自身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不论拥有或生产这些产品的是什么国籍、是哪国公民。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永久性公民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美国的GNP计算的是美国公民的总体经济绩效,不论他们在何处从事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生产者的附加值=所有生产者的总收入=新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所有购买值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流动更替所带来的失业。

失业人口=总人口-16岁以下或专门机构人口=非专门机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

平均物价水平变化的隐性指标,叫做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er)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它衡量的是一个典型城市消费者购物篮中某些特定商品的价格变化。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价值或者说购买力的下降。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通货膨胀是产品货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产生的问题几乎全部都是不确定性造成的。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货币价值下降,而是由于未来货币的价值无法预测。通货膨胀扭曲了市场价格带来的信号。一个虽然高但是稳定的通货膨胀,如果人们对其有稳定的预期,那么它所带来的问题将小于一个虽然低但是难以预测的通货膨胀率。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货币价值或货币购买力的上升。

滞涨:伴随着通货膨胀的经济衰退

GDP的缺陷:

1.忽略了所有非市场形式的生产

2.忽略了非法(黑市)生产

3.忽略了附加的经济价值

经济利润一般低于会计利润。但是在计算GDP时,只有会计利润被用来计算经济绩效。GDP核算当中的利润总量一定是被系统性高估了。

补充知识

大数定律:

是指在随机试验中,每次出现的结果不同,但是大量重复试验出现的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总是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值。

其原因是,在大量的观察试验中,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将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现象的必然规律性显示出来。例如,观察个别或少数家庭的婴儿出生情况,发现有的生男,有的生女,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就会发现,男婴和女婴占婴儿总数的比重均会趋于50%。

【第十三章 国家的财富: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经济系统是一种社会系统,人们通过它来合作创造资源和使用资源,满足彼此的需求。

思考经济发展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视作人、资源和制度的函数。

经济增长的源泉:

1.法治

2.低成本的交通和交流体系

3.资本存量

4.技术进步

5.赶上

6.外国投资

7.外国援助

8.全球化

9.私人投资

10.教育和人力资本

11.知识革新: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缺的不是“物品”,而是“想法”。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毫无实用价值,是人类的才智最终发现了让石油为人类服务的方法。

政客们在决策中容易表现出目光短浅和仅关注受益的偏倚,这种偏倚在自己统治位置不稳的非民主政府中更加严重。如果统治者的地位相对稳固(即军事政变的可能性低),那么该统治者很有可能会推行“利益共享”——这意味着他会采用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不是仅仅追求自己的“狭隘利益”,实施只能增加其自身财富和权利的短期政策。

【第十四章 货币】

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指美联储发行的钞票,可以看作是银行允诺付款的票据(bank note),与纸币(paper money)一词互换使用,其与通货(currency)的区别在于后者还包括硬币,此外还有支票(check)等其他票据与货币形式。

没有人,甚至是强权政府,能够仅仅通过法令就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的,是它事实上作为交易媒介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在美国,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是货币,不是因为政府说它是货币,而是因为美国人民在支付贷款和偿还债务时愿意接受它。

我们今天用作交易媒介的东西,几乎全部由有信誉机构的欠条组成。

事实上,(在美国)使用最广泛的交易媒介不是现金,而是支票存款(checkable deposit):即存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可以通过写支票的方式转给他人。

联邦储备计算狭义的货币存量,也就是M1,是通过加总算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和旅行支票得到的。

M2是M1加上银行中数量少于10万美元的非支票存款(定期存款),以及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份额(即允许初期投资低于5万美元,投资于短期债务工具的共同基金)。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必须在金库或在联邦储备银行储蓄中持有的准备金的比例。

银行家们通过投资其超额准备金来寻求获利的机会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收取的短期贷款利率。

【第十五章 经济绩效和真实世界中的政治】

经济衰退的成本大部分是期望落空的成本

经济衰退是错误累计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系参与者所犯错误的集群造成的。进行投资和生产商品的成本,并没有为随后的市场需求所补偿。成千上万的企业家误读了市场过程提供的价格信号。这些价格信号非但没有提供信息让人们跟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计划,反而导致了投资不良和协调不当

经济衰退是对前一时期累计的错误的纠正。

经济政策就是指利用政府预算使总支出达到期望的水平。

政府的稳定措施不是被不偏不倚的、更不是无所不知的专家们控制着,而是被政治进

程控制着。那些制定政策的人考虑自身的利益,并对其感受到的激励做出响应。

民主社会的稳定政策,受到政府官员们相对来说较短任期的显著影响,这些政府官员迫于压力,忽视那些带来短期效益计划的长期成本。

政府少做点,反而可能是对维护经济稳定的最大贡献。更加稳定、更加有预见性的政府政策,给经济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更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