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传习录》作者:王阳明

“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清代礼部尚书张英有一副对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完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吃一堑,长一智”,智慧与经验的增长是需要时间的。正如朱熹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条件也有限,不可能事事都去经历。古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处事经验与智慧,它是古人智慧的凝结。

罗曼罗兰曾说“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

精选书摘

1.王阳明将格物致知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一,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二,存心养天,是学知利行事;三,“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2.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心都不明,做事没有自己的准则,那么他一片漆黑的心里,就会浑浑噩噩,无法做好任何事情。

3.天下纷乱的原因,正在于盛行浮华的文风,求实之风却日渐衰败。人们标新立异,各出已见,为了取得功名不惜哗众取宠,扰乱天下人的思绪,混淆大家的视听。使得天下人争着崇尚虚文浮词,在社会上争名夺利,忘记敦厚实在、返璞归真的品性。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远,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

5.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6.破山中贼实易,破心中贼难!

7.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

8.古人认为名声、高贵、显荣、富有、威严、财利这六种东西是迷惑思想的;厌恶、迷恋、喜悦、愤怒、悲伤、享乐这六种东西都会拖累人的德行;感动、骚动、五色、女色、气盛、情意这六种东西容易缠绕人心的,容易迷乱人的心志;趋就、智慧、择取、才能、背离、舍弃这六种东西是阻塞大道的,这四类东西不在心中扰乱,心气自然纯正,心气纯正志向自然成熟,志向成熟自然不会逾越规矩。所以,君子之语默行止要以收敛为主。

9.“戒惧和慎独其实是同一个功夫,没有事情的时候固然是独知,有事情的时候也是独知,人如果不知道在自己独知的地方用功,只在大家都知道的地方用功,那就是作伪。

10.当你开始种根时,你只管栽培灌溉,不要去想枝,不要去想叶,不要去想花,不要去想果实。悬空去想有什么好处呢?只要不要忘记栽培灌溉,还害怕没有枝叶果实吗?

11.王阳明认为人性无善无恶,在出生之时人人都可以达到这一点的,只是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私欲所蒙蔽。因此只要我们克去私欲,就能够恢复人的本性。这就是所谓的致良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