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有目标,主动学习?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9-28中16坚持分享第440天

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但是孩子常常坚持不下去,没过几天就放弃了,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去唠叨、去批评、去惩罚,结果发现不仅目标没有完成,还爆发一场亲子大战。

父母之所以为孩子制定目标,是担心孩子内心没有目标,但是在孩子看,家长制定的目标是来管制和约束他的,最重要的是,那些目标不是孩子想要的目标。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目标呢?

1.把学习目标还给孩子,给予学习自主感

去年某些运动会上,一个班打出了这样的标语:“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好多网友看了哈哈大笑,仔细想想,这可能是孩子的心里话,学习使我妈快乐,我是为我妈而学。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学习没有目标,或者有目标也是父母的目标,这样的学习怎么能有动力呢?作为家长,我们怎么激发孩子的目标感,让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学呢?

首先我们要经常和孩子谈谈人生,学习为了啥,将来想干啥,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家长最常孩子说的是: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去拾破烂、扫大街等等,我们这样说带给孩子的是灰暗的未来,是绝望,孩子怎么会有动力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如果好好学习了,将来可能是什么样子?让孩子去想象美好的愿景,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人因希望而活,如果学习没有希望,那还学啥学,直接破罐破摔了。

其次可以把孩子对未来的大目标可以拆成当下可以进行的小目标。当然这个探讨的主角是孩子,让孩子决定自己的各种目标。比如孩子将来想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那可以和孩子探讨,如果想上这个大学,需要高考考什么样的分数,如果想考到这样一个分数,每门大概需要考多少分,如果英语想考到140分以上,各个题型要怎么练习才可能考到这个分数,如阅读理解怎么做,作文怎么练习等等。这样梳理下来,原来大的目标可能是雾中看花,朦朦胧胧,通过拆分,由大到小,孩子就对自己目前可行的目标非常清晰了。

当孩子发现学习目标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他就会愿意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


2.发现“最近发展区”,给予学习可控感

如果想让孩子达成目标,孩子需要感觉目标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目标要具有可控感。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最近发展区”,用来形容学习的难度要匹配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也就是“跳一跳能够到”的高度。在这个学习地带,孩子既可以学习巩固老知识,获得成就感,也能在老师或别人的帮助下学习新知识,获得新鲜感。

很多孩子放弃目标,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自己达不到、学不会,对学习没有掌控感。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结合他们自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目标,能够让孩子不断体验完成目标的成就感,这对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大有助益。特别是孩子擅长的科目,强化他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有可能会迁移到不擅长科目上,这样孩子会更有成就感,更愿意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提升目标导向作用,给予学习意义感

今年高考报考医学类的考生较往年增多,为什么呢?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孩子看到了医务工作人员工作的伟大意义和使命感。这种职业价值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所以意义感是一个特别重要但又经常被家长忽略的自我驱动因素。如果孩子能从一件事情中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那就不需要家长天天催促孩子学习了。

《小欢喜》里的英子喜欢天文学,想上南大,将来当天文学家,而妈妈却认为考上清华最重要,控制孩子,让英子失去了重要的学习意义感,所以后续才出现了那么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赋予学习一定的意义,特别是能把自己的小目标和国家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孩子会更有动力。而不是灌输好好学习就是为了考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娶妻生子等等。

学习目标就像灯塔,指引着孩子前进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孩子学有目标,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