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分集深度解析第四回(连载)

第四集 交易



第一幕:张东升在试卷中发现了匿名信,并根据信封上的蛛丝马迹发现了朝阳。至此,揭开了第三集结尾处四人会面的谜底。张东升解释岳父母的事情是意外,普普却强调有影像为证。张东升进一步试探是否有其他人知道自己杀人的事情,严良告知对方,如果做出危害他们三个人的事情,就会报警。张东升揣测三人并非真的想报警,否则不会写匿名信。接着说道,“你们想要什么?钱?我可以花钱把视频买下来。”严良问:“你能给我们多少钱?”这个举动使朝阳和普普震惊。确认过视频的真实性后,张东升提出:“我给你们一人一万块钱,你们可以花了,也可以藏起来,大人也不容易发现。”严良镇定地说:“我们要三十万。”

事后,朝阳问严良:“你真的要和杀人犯做交易吗?”严良说:“我们需要钱,他自己送上门,为什么不要?”“可是,如果他拿走了相机,就再也没有人能证明他杀过人了,老人也白死了。”“老人已经救不回来了,可是有了钱,我们至少还能救普普的弟弟,不对吗?”朝阳和普普都没有回答。

普普和严良给朝阳选生日礼物时,严良面对支付不起的钢笔再一次萌生了偷窃的念头。最终,选择和普普一起帮助店里的老板搬货以换取钢笔。

引申思考:

1 “交易”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2  性善or性恶,在你的一念之间。

三个孩子的初衷只是希望对方不要再做坏事,不要再有其他人受到伤害。但碍于自己不能被发现,没有报警。反倒是张东升心虚,提供了交易的筹码,将三个孩子推向不可逆转之路。当他们真正进行交易时,就构成了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张东升扮演了教唆犯的角色。面对“丰厚”的回报,严良动了心。救人的初衷,在迫不得已需要违背道义和泯灭良心之际,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为代表,也有“性无善无不善也”、“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这些不同的观点。“性善论”强调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性恶论”强调人性有恶,突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二者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每个人的内心都色彩斑斓,很多时候,黑白不那么泾渭分明,在决策的瞬间,你是否可以“向善”?庆幸的是,严良在准备偷钢笔的瞬间,终究选择了“向善”。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人性本无善恶,“向善”之心可以战胜自私与邪恶。



第二幕:张东升发现妻子的婚外恋情。妻子撒谎说要外出交流学习,并拒绝张东升送行。张东升凝视着卧室墙上的婚纱照陷入了深思。此时的他,没有戴假发套。

引申思考:别让你的行为成为压死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集张东升问岳父,“爸,您看我还有机会吗?”,在得到否定回答之后,他从容地推岳父岳母下山。看到这里,你大概也有种不祥的预感。假发是张东升的面具和保护伞,摘掉假发,就是他以真性情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象征。

每个人在每件事情上都有自己的底线,对待同样的事,人与人的底线不尽相同。儿童心理和行为治疗咨询师、婚姻治疗师、资深心理学家金韵蓉女士在《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一书中指出,夫妻之间必须明确彼此的底线,以避免出轨等消极事件的发生。

《奇葩说》曾有一期以“结婚后遇到人生挚爱该不该离婚”为话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也许确实越来越难做到“一生只爱一人”,但至少可以做到“一次只爱一人”。一边抱着毫无生机的婚姻不肯放手,一边满怀好奇激情四射地游戏人间,才是婚姻的致命杀手。先处理好婚姻关系,再处理婚外关系,是每个成年人应有的态度。



第三幕:朝阳生日当天,由于需要签署晶晶的火化同意书,爸爸安排好了餐厅、给了红包却没有陪朝阳。同一时间,妈妈和恋人见面,并坚决表示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不会公开两人的关系。朝阳和严良、普普一起庆祝了生日,还收到了钢笔。朝阳决定,三个人一起对付张东升。

引申思考:与其直奔目标,不如直指人心。

儿子庆生与女儿火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唏嘘“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朝阳未杀晶晶,晶晶却因其而死。就算终生对父亲隐瞒真相,朝阳内心感受到的也是扭曲与变质的父爱。母亲的坚毅、隐忍、不畏牺牲,能不能换取儿子的理解与相同的爱?在朝阳再次倍感孤独时,严良和普普用真诚、理解走进了他的内心。朝阳决定与二人一起对付张东升的那一刻,一段“真正的友谊”诞生了。

心理学方面有一个词汇叫“同体效应”,也称为“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某一方面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观点和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更多要求也不会拒绝。同一个观点,如果是“自己人”说的,接受起来就很容易。如果是跟自己不相干甚至是自己不喜欢的人说的,就可能本能地加以排斥。想要完成某项任务,比直奔目标更重要的是,直指人心。



第四幕:朝阳给张东升打电话说,“是我们。就要三十万,一分都不能少。”并约定第二天在张家见面。见面后,朝阳斩钉截铁地要钱,张东升却转移话题,“小朋友一定要读书,要学习。你看朱朝阳,学习那么好。如果你们想学习,我可以免费教你们。”普普的回答出人意料,“你读书就是为了杀人吗?”张东升怔住,问,“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张东升没有准备好钱,而是拿出一张余额三万的银行卡,并承诺每周存三万,到暑假结束存满三十万。朝阳拿着卡,带着普普离开了张家。

引申思考:

1  读书有用论vs读书无用论?

2 “人皆恨失”在于“误解了拥有”。 

3 “放不下我执”是人生不幸的根源。

即便是能狠心杀人的张东升,也提倡读书,也想过用教书来换取自己的犯罪证据。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提升认知最简单的途径是阅读,这一点亦无需强调。全民阅读时代,苦苦追问读书的意义已经毫无意义。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体验。通过阅读,究竟是更加豁达、宽容、仁厚还是变得狡诈、贪婪与不择手段,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不求达到任何目的,单纯享受读书带来的平静、喜悦,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一个人读过的书,大概就是他思想的边界;一个人走过的路,大概就是他的全部世界。所以,我们读书,然后旅行,让一片片疆土,从心里铺到脚下。生命如此循环往复,美妙而不乏生动。

“你有害怕失去的东西吗?”“谁没有害怕失去的东西?”当你在这样的问题中徘徊,不如先想想,“我拥有什么”?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称心的职业、良好的人际关系?银行卡上的n位数字、令人艳羡的地位和名誉?然而你发现,衰老不可避免,生离死别不可避免,工作瓶颈不可避免,矛盾争吵不可避免,财富缩水贬值不可避免。其实,你,一无所有。无常乃为恒常。一切外物,都有变化和失去的一天。你害怕失去的,也许是你在换取时付出的一切;你害怕失去的,也许是你自认为无法匹配的一切;你害怕失去的,也许从来都不是你的。因为内心匮乏,才会拼命追寻外物。但真正属于你的,永远都不会失去。像是善良、宽容、感恩、博爱、自信、勇敢、坚毅这些人的本质,恰恰决定了一个人,恰恰能吸引来一切。

每个人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大概是“我”。以“我”为先,以“我”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执着于“我”的想法和人格,“我”的意愿比任何事都重要,“我”要比别人拥有的多,“我”不能被伤害,“我”不可以失去,这些就是“我执”的具体表现。当凡事都以“我”的角度出发,周围的一切永远不能令自己满意,世界永远在和自己作对,我们的人生跌入了痛苦的深渊。放下执着,不仅是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可惜的是,张东升放不下。你,放得下吗?



尾声:本集主题“交易”,明指张东升与三个孩子之间的证据换取,暗指发展与巩固友谊的普遍手段。关于友谊,称为交易未免显得过于赤裸,称为交换大概比较妥当。无论是你给我一个工作机会、我带你体验一场豪华盛宴,还是你给我温暖、我为你消愁,或是你给我一些启发、我借你一些灵感,不过是一场又一场被我们视为再正常不过的交换。

王瑶和爸爸在监控录像中看到了朝阳。接下来,剧情会怎样发展?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秘的角落》分集深度解析第四回(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