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如我慧
谈到画家这个词,很多人立刻会和“天赋”联系在一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梵高了,在看到他的惊世之作后,几乎所有评价的焦点都会直指他有天赋这个层面上。
再比如我吧,很多同学和亲友看到我的画后,在赞叹我的精湛技艺,非常写实的画面之后,都会直接以“天赋”这个词来概括我及我的绘画生涯。好听的话谁不乐意听呢?因为这是一个褒义词,它描述了一种别人不具备的特性,体现了遥不可及的高度,以及任何人都无法学到的本事。
讲心里话,我对此“天赋”这个词是很不认同的。 当别人看我的画时,我更想听到观众对于画作本身的关注,以及画作所表达的内容的探寻,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观众头脑里想到的是,我已经评判了,任务完成了。对于画作的好坏,一无所知。
那观众真的看不懂画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只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不同,根源于大脑思维方式不同罢了。 一般人的想法就是艺术与我无关,我只能旁观。这就是典型的左脑思维,通过一些列逻辑思维的过程,最终指向一个评判结果就好。但艺术家却不是这样的,艺术家是如何思考的呢?
1、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绘画的过程。
画画是一个什么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手脑眼的协调过程,眼睛跟着物体走,右脑跟着眼睛走,手跟着眼睛走的过程。
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学博士、著名画家《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就详细阐述了画画过程中大脑思维的原理,以及艺术家的思考方式,并列举了一系列的练习方式,能够让读者5天学会画肖像。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震惊的消息。我经过若干年的学习和练习,才达到今天的成果,他们5天就办到了?
但看过书之后,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学习绘画的过程,我豁然开朗。假如我学画画之前看到这本书就好了,我想我会更快的成为一个技术高超的画家。
书中提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用到左脑比较多---语言,逻辑,符号,规则,归纳,评判等等。而画画的过程用到的是右脑,图象,空间,想象力,直觉,跳跃思维等等。当左脑对于绘画的过程进行评判和限制之后,右脑就不会工作了。
眼睛看到了事物,如果你此时开放右脑,让右脑接受这样的图像信息,让手直接跟着右脑走,画画就一定不是问题。刚开始画的不好,也是正常的。就像小孩学走路,你不需要用语言告诉他迈左脚还是迈右脚,直接示范,直接上路,没有学不会的。
绘画的过程也是一样,左脑一定不要参与评判,不然,手就会停止动作,右脑接受的信息会受到干扰。即使我们大脑里对话不停止,我们也要用正向的思维去引导,而不是负面的评价。
2、绘画的心理过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的理性思维的观点,在现代心理学临床医疗当中应用非常广泛。什么是理性思维?就要从非理性思维说起,非理性思维是“非黑即白”,它使人无法发现事物的全部可能性。它是一种经过强化的非理性信念系统,比如有些人会说,“我试过了,我从来就画不好画。”实际情况就是,画过几次,就否定了自己画画的能力,这种思维就是不理性的。
普通人想的是,我不会画,我画不好。。。。。。不行,我画不了了。 而画家想的是,我怎么把它画好,我试试这个方法吧,我就不信我画不出来想要的样子。。。。。。 瞧,这就是心理过程的差异。
实际上我们开始做任何没有做过的事,都会或多或少产生这样的怀疑情节。只要改变这种负面信念,我们做事就不会拖延,就不会有心理障碍。同样,如果你喜爱绘画,又想画画,那一定要在自己的内心重建一个信念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这种正面的信念,画画就不再是一种障碍。
3、多观察,多做练习。
你可能无法想象,梵高最开始画画的时候,作品是多么的不尽人意,甚至头部和无官比例都掌握的不好。但他依然秉承了对于绘画的热爱,孜孜不倦。他几乎每天都深入矿工群体中写生,在法国南部时期,每天都到麦田里写生,短短8年的绘画生涯中创作了一千多幅绘画,包括素描和油画 ,这就是天才产生的过程。
画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喜欢观察和感受的。你要学会慢下来。我记得当时学画画的时候,为了研究人面部眼睛和鼻子的结构,我盯着同事观察,直至人家都觉得尴尬了,我才不好意思的笑笑,把目光收回来。而我们学画画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学徒式的教学,并不讲太多,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靠手眼去感受,没有过多的语言解释。
而我偏偏是一个纯粹的左脑思维者,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倾向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大部分画画的时候,都是在纠结中度过。实际上,画画当然也必须是一个不断体验,不断感受,不断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过多的思维和评判解决不了问题。可对于左脑思维者,这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好在科学的发展让很多事情变得可能,我们的思维和头脑,也可以被科学的训练成艺术家的样子。
其实弄清了画画的大脑思维过程和心理过程,画画就不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在前期比较困难的,当形成一定的习惯定式后,其他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再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相信你最终会成为那个被人羡慕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