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内容来源投资类微信公众号思想钢印(ID:sxgy9999)作者:人神共奋

不提供二次转载,大家有兴趣可搜索原文。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管理方面的文章,说管理难在哪里?影响公司基本面的“四大因素” 行业空间、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管理能力。行业空间和竞争格局是可量化因素,商业模式无法量化,但逻辑明确,且可以验证,唯独“管理能力”,既难以量化,验证的成本又很高,还是个性化的因素,一向是研究的难点。

而大部分年轻的投资者没有企业管理经验,习惯于从消费者和底层员工的角度看公司管理,纠结于激励政策,员工福利,企业家人品等非常表面的信息,连“什么是好管理”都很模糊,更难以从投资者的角度判断公司的管理能力了。

感觉说的就是我这样的管理小白。

下面还有很多干货,好好学习。

企业管理理念,有三个大的方向,一是精益生产,二是组织发展,三是战略管理。

精益生产,就是评估企业精细化管理,降本提效的能力。竞争看的是同样的品质谁的成本更低,同样的成本谁的品质更优。

泰勒认为,工作中的劳累是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不恰当的姿势,一部分是工作流程安排不当,一部分是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搭配的问题。最终经过改进的生铁搬运工作方法,使大部分工人的工作量,在同样的疲劳度下,从12吨提升到47吨。

看到这里,我好像明白了管理的真正意义,真正价值。

管理有两个基本的理念:

1.企业一切无法解释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因素,都可以归结为管理因素。

衡量生产管理的重要指标使成本,但搞清楚一家企业“为什么成本低”,比“成本低”本身更重要。

2.管理不是护城河,因为管理是一系列的公开方法,但管理往往是形成护城河的原因。

从这两个基本理念看,管理能力,特别是精细化管理能力,需要深入经营的细节进行观察求证。

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管理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某饮料生产线上有时会出现空瓶,原因是设备故障导致的罐装失误,为了检出这些次品,老外工程师准备做一个检测设备,要投入几百万,中国工程师听了之后说,我只要100块就能搞定。中国工程师的方法是买一台巨大的电风扇放在流水线上,只要是空瓶就被吹倒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小聪明的叙述模式”,混合者“反智主义”、”实用主义“、“特事特办”的精神。

与此相反的是”制度主义“,空瓶问题可以用电风扇来解决,但新的品质问题还是要通过质检程序发现问题。

然而小企业认为,生存都成了问题,制度的漏洞还是等做大了再去解决。

但制度主义者认为,凡事不忘初心,如果不想着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只想走捷径,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补丁“越打越多,成本反而越来越高。

至此,我才明白为何要用制度去解决。

管理是一切形成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