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是从 Spring3.0 开始支持的一个 HTTP 请求工具,它提供了常见的REST请求方案的模版,例如 GET 请求、POST 请求、PUT 请求、DELETE 请求以及一些通用的请求执行方法 exchange 以及 execute。RestTemplate 继承自 InterceptingHttpAccessor 并且实现了 RestOperations 接口,其中 RestOperations 接口定义了基本的 RESTful 操作,这些操作在 RestTemplate 中都得到了实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操作方法的使用。
如何使用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普通的maven工程、然后分别创建eureka、provider、consumer三个SpringBoot子工程项目、然后分别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或者application.yml进行配置、配置参考可以参考上一个项目
服务中心与消费
创建好项目和我们可以看一下GET请求,在RestTemplate中GET请求有这几个方法
这个请求中有两类方法,分别是getForEntity和getForObject,每一个类都有三个重载方法
getForEntity
我们要了解RestTemplate 发送的是Http请求,那么响应数据一定是有响应头的,如果需要获取响应头的信息,那么就可以使用getForEntity来发送Http请求,此时返回的就是一个ResponseEntity的实例,这个实例包含看响应头和响应的数据,例如下面的这个接口是来自provider 中的: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SayHelloController {
@Ge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sayHello(String name) {
return "hello " + name + " !";
}
}
我们需要在consumer 启动类中注入@RestTemplate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Consumer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Consum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Bean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
然后在consumer中添加一个SayUserHelloController ,并且提供一个/hello 来消费我们provider提供的服务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SayUseHelloController {
@Autowired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Autowired
DiscoveryClient discoveryClient;
@Ge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
//拿到服务提供商
List
//拿到第一个实例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得到主机号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得到端口号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拼接完整的请求url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hello?name={1}";
//restTemple 实际返回的是一个ResponseEntity 的实例
ResponseEntity
StrBuilder sb = new StrBuilder();
//拿到状态码
HttpStatus statusCode = responseEntity.getStatusCode();
//拿到响应体
String body= responseEntity.getBody();
sb.append("statusCode:")
.append(statusCode)
.append("
")
.append("body:")
.append(body)
.append("
");
//拿到响应头header
HttpHeaders headers = responseEntity.getHeaders();
Set
for (String s : keySet) {
sb.append(s)
.append(":")
.append(headers.get(s))
.append("");
}
return sb.toString();
}
}
关于 DiscoveryClient 那一段本文先不做讨论,主要来看 getForEntity 方法。第一个参数是 url ,url 中有一个占位符 {1} ,如果有多个占位符分别用 {2} 、 {3} … 去表示,第二个参数是接口返回的数据类型,最后是一个可变长度的参数,用来给占位符填值。在返回的 ResponseEntity 中,可以获取响应头中的信息,其中 getStatusCode 方法用来获取响应状态码, getBody 方法用来获取响应数据, getHeaders 方法用来获取响应头,在浏览器中访问该接口,结果如下:
除了上面这一种方法外,还有两种方法也就是getForEntity另外两个重载方法,使用map
Map
map.put("name",name);
ResponseEntity
还有一种就是使用Uri对象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hello?name=" + URLEncoder.encode(name, "UTF-8");
URI uri = URI.create(url);
ResponseEntity
注意这里使用URL如果是带了中文字符串那么需要使用UTF-8
getForObject
getForObject 方法和 getForEntity 方法类似,getForObject 方法也有三个重载的方法,参数和 getForEntity 一样,因此这里我就不重复介绍参数了,这里主要说下 getForObject 和 getForEntity 的差异,这两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返回值的差异上, getForObject 的返回值就是服务提供者返回的数据,使用 getForObject 无法获取到响应头。例如,还是上面的请求,利用 getForObject 来发送 HTTP 请求,结果如下: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hello?name=" + URLEncoder.encode(name, "UTF-8");
URI uri = URI.create(url);
String s =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i, String.class);
注意,这里返回的 s 就是 provider 的返回值,如果开发者只关心 provider 的返回值,并不关系 HTTP 请求的响应头,那么可以使用该方法。
POST请求
和 GET 请求相比,RestTemplate 中的 POST 请求多了一个类型的方法,如下:
可以看到,post 请求的方法类型除了 postForEntity 和 postForObject 之外,还有一个 postForLocation。这里的方法类型虽然有三种,但是这三种方法重载的参数基本是一样的,因此这里我还是以 postForEntity 方法为例,来剖析三个重载方法的用法,最后再重点说下 postForLocation 方法。
postForEntity
在 POST 请求中,参数的传递可以是 key/value 的形式,也可以是 JSON 数据,分别来看:
传递 key/value 形式的参数
首先在 provider 的 SayHelloController 类中再添加一个 POST 请求的接口,如下:
@PostMapping("/hello2")
public String sayHello2(String name)
{ return "Hello " + name + " !";}
然后在consumer 中去调用provider 中提供的/hello2
@GetMapping("/hello5")
public String hello5(String name) {
List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hello2";
MultiValueMap map = new LinkedMultiValueMap();
map.add("name", name);
ResponseEntity
return responseEntity.getBody();
}
在这里, postForEntity 方法第一个参数是请求地址,第二个参数 map 对象中存放着请求参数 key/value,第三个参数则是返回的数据类型。当然这里的第一个参数 url 地址也可以换成一个 Uri 对象,效果是一样的。这种方式传递的参数是以 key/value 形式传递的,在 post 请求中,也可以按照 get 请求的方式去传递 key/value 形式的参数,传递方式和 get 请求的传参方式基本一致,例如下面这样:
@GetMapping("/hello6")
public String hello6(String name) {
List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hello2?name={1}";
ResponseEntity
return responseEntity.getBody();
}
此时第二个参数可以直接传一个 null。
如何传递JSON数据
上面介绍的是 post 请求传递 key/value 形式的参数,post 请求也可以直接传递 json 数据,在 post 请求中,可以自动将一个对象转换成 json 进行传输,数据到达 provider 之后,再被转换为一个对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在 RestTemplate 项目中创建一个新的maven项目,叫做 commons ,然后在 commons 中创建一个 User 对象,如下:
@Datapublic class UserDTO {
private String nickname;
private String address;
}
然后分别在 provider 和 consumer 的 pom.xml 文件中添加对 commons 模块的依赖,如下:
这样,在 provider 和 consumer 中就都能使用 UserDTO 对象了。首先在 provider 中创建一个添加用户的接口,如下:
@Controller
@ResponseBody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PostMapping("/user")
public ResponseEntity
return new ResponseEntity
}
}
这里的接口很简单,只需要将用户传来的 User 对象再原封不动地返回去就行了,然后在 consumer 中添加一个接口来测试这个接口,如下:
@PostMapping("/hello7")
public ResponseEntity
List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user";
UserDTO u = new UserDTO();
u.setNickname(userDTO.getNickname());
u.setAddress(userDTO.getAddress());
ResponseEntity
return new ResponseEntity
}
我们访问localhost:4002/hello7并且传入如下参数
{
"nickname": "技术无止境",
"address": "四川成都"
}
服务返回结果如下:
看到这段代码有人要问了,这不和前面的一样吗?是的,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二个参数的类型不同,这个参数如果是一个 MultiValueMap 的实例,则以 key/value 的形式发送,如果是一个普通对象,则会被转成 json 发送。
postForObject
postForObject 和 postForEntity 基本一致,就是返回类型不同而已,这里不再赘述。
postForLocation
postForLocation 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 Uri 对象,因为 POST 请求一般用来添加数据,有的时候需要将刚刚添加成功的数据的 URL 返回来,此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一个常见的使用场景如用户注册功能,用户注册成功之后,可能就自动跳转到登录页面了,此时就可以使用该方法。例如在 provider 中提供一个用户注册接口,再提供一个用户登录接口,如下:
@RequestMapping("/register")
public String register(UserDTO userDTO)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return "redirect:/loginPage?username=" + URLEncoder.encode(userDTO.getNickname(),"UTF-8") + "&address=" + URLEncoder.encode(userDTO.getAddress(),"UTF-8");
}
@GetMapping("/loginPage")
@ResponseBody
public String loginPage(UserDTO userDTO) {
return "loginPage:" + userDTO.getNickname() + ":" + userDTO.getAddress();
}
注意:postForLocation 方法返回的 Uri 实际上是指响应头的 Location 字段,所以,provider 中 register 接口的响应头必须要有 Location 字段(即请求的接口实际上是一个重定向的接口),否则 postForLocation 方法的返回值为null,初学者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如果这里出错,大家可以参考下我的源代码。
PUT请求
只要将 GET 请求和 POST 请求搞定了,接下来 PUT 请求就会容易很多了,PUT 请求本身方法也比较少,只有三个,如下:
这三个重载的方法其参数其实和 POST 是一样的,可以用 key/value 的形式传参,也可以用 JSON 的形式传参,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没有返回值的,我这里就举两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下:
首先在 provider 的 UserController 中添加如下两个数据更新接口:
@PutMapping("/user/name")
@ResponseBody
public void updateUserByUsername(User User) {
System.out.println(User);
}
@PutMapping("/user/address")
@ResponseBody
public void updateUserByAddress(@RequestBody User User) {
System.out.println(User);
}
这里两个接口,一个接收 key/value 形式的参数,另一个接收 JSON 参数。因为这里没有返回值,我直接把数据打印出来就行了。接下来在 consumer 中添加接口调用这里的服务,如下:
@GetMapping("/hello9")
public void hello9() {
List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String url1 = "http://" + host + ":" + port + "/user/name";
String url2 = "http://" + host + ":" + port + "/user/address";
MultiValueMap map = new LinkedMultiValueMap();
map.add("nickname","技术无止境");
map.add("address", "四川成都");
restTemplate.put(url1, map);
UserDTO u = new UserDTO();
u.setNickname("独孤剑圣");
u.setAddress("北上广");
restTemplate.put(url2, u);
}
我们访问hello9接口返回结果如下:
DELETE请求
和 PUT 请求一样,DELETE 请求也是比较简单的,只有三个方法,如下:
不同于 POST 和 PUT ,DELETE 请求的参数只能在地址栏传送,可以是直接放在路径中,也可以用 key/value 的形式传递,当然,这里也是没有返回值的。我也举两个例子:
首先在 provider 的 UserController 中添加两个接口,如下:
@DeleteMapping("/user/{id}")
@ResponseBody
public void deleteUserById(@PathVariable Integer id) {
System.out.println(id);
}
@DeleteMapping("/user/")
@ResponseBody
public void deleteUserBy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两个接口,一个的参数在路径中,另一个的参数以 key/value 的形式传递,然后在 consumer 中,添加一个方法调用这两个接口,如下:
@GetMapping("/hello10")
public void hello10() {
List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String url1 = "http://" + host + ":" + port + "/user/{1}";
String url2 = "http://" + host + ":" + port + "/user/?nickname={nickname}";
Map
map.put("nickname","技术无止境");
restTemplate.delete(url1, 99);
restTemplate.delete(url2, map);
}
我们请求hello10返回结果如下:
99就是删除的id,技术无止境就是我们的nickname
如何设置请求头
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例如模拟 cookie ,此时就需要我们自定义请求头了。自定义请求头可以通过拦截器的方式来实现(下篇文章我们会详细的说这个拦截器)。定义拦截器、自动修改请求数据、一些身份认证信息等,都可以在拦截器中来统一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在 provider 中定义一个接口,在接口中获取客户端传来的 cookie 数据,如下:
@GetMapping("diyheader")
public String diyHeader(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return request.getHeader("cookie");
}
这里简单处理,将客户端传来的 cookie 拿出来后再返回给客户端,然后在 consumer 中添加如下接口来测试:
@GetMapping("/hello11")
public void hello11() {
List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diyheader";
restTemplate.setInterceptors(Collections.singletonList(new ClientHttpRequest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ClientHttpResponse intercept(HttpRequest request, byte[] body, ClientHttpRequestExecution execution) throws IOException, IOException {
HttpHeaders headers = request.getHeaders();
headers.add("cookie","i love java");
return execution.execute(request,body);
}
}));
String s =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 String.class);
System.out.println(s);
}
这里通过调用 RestTemplate 的 setInterceptors 方法来给它设置拦截器,拦截器也可以有多个,我这里只有一个。在拦截器中,将请求拿出来,给它设置 cookie ,然后调用 execute 方法让请求继续执行。此时,在 /diyheader 接口中就获取到cookie了。
访问hello11 执行结果:
通用方法 exchange
在 RestTemplate 中还有一个通用的方法 exchange。为什么说它通用呢?因为这个方法需要你在调用的时候去指定请求类型,即它既能做 GET 请求,也能做 POST 请求,也能做其它各种类型的请求。如果开发者需要对请求进行封装,使用它再合适不过了,举个简单例子:
@GetMapping("/hello12")
public void hello12() {
List
ServiceInstance instance = list.get(0);
String host = instance.getHost();
int port = instance.getPort();
String url = "http://" + host + ":" + port + "/diyheader";
HttpHeaders headers = new HttpHeaders();
headers.add("cookie","i love gir");
HttpEntity
ResponseEntity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Entity.getBody());
}
这里的参数和前面的也都差不多,注意就是多了一个请求类型的参数,然后创建一个 HttpEntity 作为参数来传递。 HttpEntity 在创建时候需要传递两个参数,第一个上文给了一个 null ,这个参数实际上就相当于 POST/PUT 请求中的第二个参数,有需要可以自行定义。HttpEntity 创建时的第二个参数就是请求头了,也就是说,如果使用 exchange 来发送请求,可以直接定义请求头,而不需要使用拦截器。
访问hello12执行结果:
总结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 RestTemplate 这样一个 HTTP 请求工具类的常见用法,一些比较冷门的用法本文并未涉及,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资料学习。由于 Spring、SpringMVC、Spring Boot、Spring Cloud 这些家族成员一脉相承,因此在 SpringMVC 中支持良好的 RESTful 风格的接口在后续的各个组件中都继续支持,在微服务接口设计时,大部分接口也都满足 RESTful 风格,使用 RestTemplate 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发送 RESTful 风格的请求,因此这个工具的使用是我们后面学习的基础,常见的用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源码地址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