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程回顾
【“痛失”二等座】
上周六接到老爸电话,让我周日回家,周一需处理一些事情,带好身份证。考虑到已经计划周日上午去做车辆保养,只能买下午的高铁票了。随即查询发现周日下午的车次和余票还不少,于是便把买票的事暂时放下,打算根据周日上午车辆保养的情况再购票。
周日上午9点半来到工厂店,等待了40多分钟才开始保养,持续到将近12点。我边等待边刷着手机,保养时凑在一旁和师傅聊天,唯独把买票的事给忘了。等中午回家发现下午那几趟高铁的二等座都没票了,尝试了先买一段再补一段,未能如愿,也考虑过换乘飞机,因价格太高而放弃。最终为了确保周日当天能赶回家,只能买下午同一趟高铁的一等座(下午3点40发车,价格贵了300多)。
【“不翼而飞”的身份证】
为买票的事懊恼了一阵后我随便填了点肚子,收拾好衣物就出发了。考虑到单位离西站不远,于是打算先将车停到单位后再地铁去车站。到达单位时已是下午两点半,离高铁出发还有一个小时。而从单位到高铁站也就20分钟左右,看来时间应该是比较充裕的。
然而,下车没走几步,猛然发现“糟了,压根就没想起带身份证的事”。当意识到这已是既成事实后,我强行镇定,琢磨如何摆脱困局:回家取肯定是来不及了,没记错的话西站应该有办临时乘车证明的,我得立刻赶过去。于是,我一路飞奔上地铁,乘车期间同步上网搜索西站办理临时乘车证明的攻略。结论可归结为三点:1)西站北广场二楼可以补办临时身份证明;2)需要提供一张1寸的个人照片;3)人多、排队时间长。可恶!谁还没事带一寸照啊,现场拍的话还需要跑到另一个窗口,肯定来不及!好在我下车前机智地带上了驾驶本,于是默默地撕开胶质的硬壳,抠出照片。到达西站留给我的时间已不到40分钟,我一头扎向北广场,精准地冲到二层制证窗口,无奈地看到前面已经排了6个人,我等了一个人,估摸着照这个速度肯定没戏,于是终于耐不住了,恳求排在前面的几位乘客通融。幸运的是他们都答应了,我顺利地办好了临时身份证明,取到票,赶在列车出发前7分钟上车。
【“完美”错过的顺风车】
惊魂落座没多久,一波三折的“第三折”终于来了。以往回家,要么老爸从老家开车到岳阳接我,要么在岳阳的弟弟接送。等到跟弟弟联系时,得知他已经在回老家的路上了。而老爸因为身体疲劳这次无法过来接站。几小时后,收到老爸的短信:H叔叔(老爸的同事)过来接我。最后,在H叔叔的帮助下,周日晚上11点30到家。
二、我的反思
从过程上看,虽然靠着灵光乍现,我幸运地在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也坐上了高铁,但单点的战术突围难以掩盖整体的战略失误。
逐条分析如下:
一开始,决定周日上午做汽车保养与买票其实并不冲突。既然周日回家是确定无疑的,那么购票是必然的。如果在第一次查询的时候就把票买好,依然可以根据第二天保养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改签,甚至退票。这样做的话能够保证自己拥有一定自主选择权,同时将成本损失的风险锁定在一定范围。当时做出先汽车保养后买票的决策陷入了两个思维误区:
1、完美主义。追求对事态进展的绝对控制,拒绝不确定性。
2、刻舟求剑。思维僵化,以自我为中心,决策时忽略了环境中不同主体的动态博弈。
其次,忘记带身份证是最大的战略失误。虽然幸运地解决了乘车问题,但按最初的计划,此行回家的的任务本就需要用到我的身份证。如果不是计划临时有变(不需要用到我的身份证),这一趟就白跑了。为什么会把最重要的事情忘记呢?我想到了两个原因: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既没有在接到指令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也没有在临行前做兜底核实。
2、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当有限的注意力被没买到二等座票的懊恼占据时,很难看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哪怕它是房间里的大象,我也视而不见。
最后,因没能提前告知弟弟行程,错失了一次顺风车,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补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惯性思维,与买票决策中的刻舟求剑有些类似。想当然地以为如果弟弟不方便老爸总可以来接,忽略了老爸也可能身体不适,不便开车的情况。
三、升级系统
回顾这次经历,暴露的问题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为何自己总是习惯性地犯同样的错误呢?可能犯错的代价不够大,伤疤还不够疼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的自身的问题分析、解决与决策系统已经难以与动态环境兼容,是时候对这套系统进行重构和升级了。
方法其实很简单,旨在从源头设计一套清单体系,变事中与事后的应急抢险为事前风险防控,从而避免无能之错的重复发生。
这套清单体系涵盖了生活与工作的诸多方面,类似出行(差)、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流程核验等都是很好的适用领域。后续将结合对《清单革命》的阅读与自身实际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应用部分清单。
(注: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中援引了哲学家萨米尔·格洛维兹和阿尔斯戴尔·麦金泰尔于20世纪70年代写过的一篇关于人类谬误本质的短文。文中两位哲学家想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为何会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失败?他们将人类的错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错误是“无知之错”,我们犯错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科学只让我们部分理解了世界的运行规律。第二类错误是“无能知错”,我们犯错并非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无知之错”可以原谅,“无能知错”不被原谅。如果解决某类问题的最佳方法还没有找到,那么只要人们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能接受。但是,如果人们明明知道该怎么做,但却没有做到,那么这类错误很难让我们不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