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基 * 【温故而知新】

目录
1. 概述
2. 茶之起源
3. 茶之类别
4. 中国十大名茶
5. 茶之特征元素
6. 茶之名人
7. 茶诗
附:习茶之参考资料
image.png

1. 概述

茶之史、茶之类、茶之效、茶之具、茶之制、茶之饮、茶之水、茶之人、茶之事,皆有可循之处。都说盛世喝茶,乱世喝酒。盛世之下,习茶悟道、静心养气、去燥去傲,渐进推开茶界之窗,颇有些意趣。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唐代茶人陆羽的《茶经》勘称中国史上第一部茶学百科,从茶的起源、器具、制造、煮饮、茶人茶事茶画等多方面描述茶文化,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茶人必收经典之作。

2. 茶之起源

茶经中言:“茶之为饮,发乎神龙氏。”,有“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这里的荼,即为茶。西汉时期就有王褒的《僮约》记载了“武阳买荼”、“烹荼尽具”等事茶活动。

茶的出现距今已经有6000至7000万年,民间普遍认为,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

3. 茶之类别

茶以其加工的不同,发酵程度的差异可分为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红茶、白茶、黑茶等六大类。

绿茶的加工不经过发酵,草香味比较浓。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南京的雨花茶等都是绿茶
白茶是微发酵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福建有福鼎白茶,红楼梦中贾母提到的老君眉也属于白茶,值得一提的是安吉白茶不属于白茶,而是绿茶的一种。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花香比较突出。较为出名的安溪铁观音;台湾的冻顶乌龙;武夷山的大红袍、肉桂;潮州的凤凰单丛等
黄茶的加工特点是经过“闷黄”。有霍山黄牙、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黄茶是六大茶类中分布最少的一类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因而一般带的是果香。金骏眉、祁门红茶、云南滇红、正山小种等都在红茶旗下,世界范围内比较流行的红碎茶也属于红茶,不过并非中国出口。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制茶最后一步中加入了渥堆工序,一般茶为当年的茶比较好,不过黑茶却有年份之说,随年份变化价值见长。比较为大众熟知的就是普洱茶了。

image.png

4. 中国十大名茶

安溪铁观音,闽南乌龙的代表,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武夷岩茶,闽北乌龙的代表,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
庐山云雾,江西九江的庐山上的高山云雾茶,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不假
云南普洱茶,黑茶的代表,有沱茶、饼茶、方茶、紧压茶等类别
安徽好茶多,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都出自安徽。此外较为出名的还有太平猴魁、霍山黄芽等,可谓茶之大户
西湖龙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自浙江杭州。好茶需得好水来相配,西湖双绝“龙井茶,虎跑水”享誉天下,不愧为喝茶的好地方。
洞庭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来自江苏苏州,绿茶代表,有卷曲如螺的特点。
君山银针,又名“金镶玉”,来自湖南岳阳,黄茶代表,冲泡时有三起三落的特点,适合玻璃杯冲泡观赏。

5. 茶之特征元素

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主要成分为儿茶素,是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辐射、抗氧化、利尿、降血脂等保健功效。

茶氨酸: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叶生津润甜的主要成分,可以促进大脑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能够促进大脑活性,故茶能提神抗疲劳归功于茶氨酸。具有促进吸收与代谢、提高记忆力、镇静抗癌等功效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

6. 茶之名人

陆羽,唐代,茶学第一人,茶圣。著有《茶经》,茶学科学家,从茶的历史,起源,种植,制作,品饮,茶事等诸多方面考究茶叶
陈师道为茶经作序,“夫茶之着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本是孤儿,为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收养,得茶艺之术;十一二岁逃离寺院,于戏班子学戏,因口吃胜任戏中丑角,曾作“诙谐数千言”;李齐物助其道竟陵城外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22岁离家远游,最后在苕溪结庐隐居,潜心研究茶事,阖门着述《茶经》

皎然,唐代,谢清昼,茶学的文学领域达人,茶道的开山鼻祖。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他首次把“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本道”完整系统地通过茶诗阐述出来
皎然真正开创了中华茶道之先河,是皎然把佛家的禅定般若的顿悟、道家的羽化修炼、儒家的礼法、淡泊等精神内涵有机地结合融入了茶道。

毛文锡。唐进士, 著有《花间集》,《茶谱》
《茶谱》的面世,标志着自陆羽之后我国茶叶的发展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天地。是仅次于茶经的一部茶文化巨著

蔡襄,仙游人,书法家,行书第一,小楷,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
创制了“小龙凤团茶”;撰写了一部《茶录》
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

7. 茶诗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卢仝《七碗茶诗》

附:习茶之参考资料

网易公开课,王岳飞老师的浙江大学公开课:茶文化与茶健康
陆羽的《茶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茶之基 * 【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