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确实挺刷新三观的,以前以为很难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本书里变得简单,框架里创新,真的是很棒的思考方向。
内容:
第一、为什么好的创新是来自于框架内
1、什么是框架
框架:是指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和它周边的时间与空间区域。也就是说你周围的资源。
比如,你坐在卧室里,你和房间内的床、桌子,衣架组成的空间以及当时是晚上这个时间,就构成了框架。
框架内思考,其实是指最好的创新点其实就在我们手头和身边。
2、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发散性思维很容易导致效率低下。
最典型的创意方法就是“头脑风暴”,但有研究发现头脑风暴和自己一个人思考问题相比,效果差不多。
3、创造力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
在框架内思考可以用有套路的方法,系统地产生创意。
在作者看来,创新能力根本不需要与生俱来的天赋,也不是乔布斯的专属能力,相反它就是像写字一样,是一种技能,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和掌握的方法。
4、创新来自框架内思考
过去之所以在框架内思考时没有创造力,是因为我们在框架内思考的时候都有很多思维定势。
这种固化的思维定势,作者把它称为“固着”,要产生创造力的关键就是要打破这种固着,消除思维定势,让我们重新审视原来的问题。比如,把电视屏幕去掉就发明了投影仪。
举例:用框架内思考的方法将陷入沙地的汽车推出沙坑
第二、系统性创新的关键原则
1、创新思考的两个方向
传统创新思路:从问题到答案
微创新的思路:从答案到问题
其实,人们更善于从一个已知的形式里寻找功能,也就是给答案找用途,而不擅长对一个已知的功能建立形式,也就是给问题找答案。
2、先形式后功能的原则
“从答案到问题”的反向思考方式,被称为“形式为先,功能次之”,这是系统性创新的重要原则。
所以,创新的关键就是,先用方法找出各种各样可能的创意,然后再想这个创意能用在哪里,用这样的方法产生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出乎意料,非常有创造力的。
第三、具体的创新方法
框架内创新的五大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的创意策略
是对框架内的元素重新改造,比如减法、除法、乘法策略。运用这个系列方法创新,要遵循5个步骤:
步骤一、列出产品或服务内部的组成部分;
步骤二、选择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把它删除、重组或复制调整;
步骤三、想象一下,这样调整后的结果是什么?
步骤四、把这个新结果当作一个创意答案,倒过来思考这个答案能够用在什么地方?
步骤五、如果这个结果有价值,再思考可行性,能否实现。
减法策略
减法策略:是把原本认为产品中必不可少的功能给删减掉。
需要注意的是,删除产品中处于中间地带的功能或服务才能让减法策略发挥最大的威力。
比如,把博客的长博文从不限字数减少到140个字,产生了微博;把MP3的列表功能去掉,只留随机播放功能,产生的苹果的iPod,等等。
举例:运用减法策略对传统耳机进行创新
除法策略
除法策略:是把产品或服务的某个功能或部件分解为多个部分,然后以新的方式将分解后的部分进行重组,找出它可能有的优点。
比如,重组飞机登机的服务,把打印登记牌这个环节单独拿出,产生了自助值机。
举例:对日常盒装牛奶用除法策略创新出“神奇的吸管”
乘法策略
乘法策略:是对一个物品或服务的某一个部分进行了复制,在此基础上稍作改动,产生的新产品就是创新。比如:自行车多两个轮子,就是儿童安全自行车;电视上多一个画面,就是画中画功能,等等。
举例:用乘法策略来改造一枚钉子
2、第二种类型的创意策略
是寻找框架内部件的新用途,这就是系统任务统筹的策略。通俗地说,就是“一专多能”。
所谓一专多能,指让产品内部或外部的部件或成分发挥过去没有想到的更多功能,从而实现创新。
运用“一专多能”策略,流程需要五步:
步骤一:把产品或服务框架内的内部成分和外部成分都列出来;
步骤二:选择内部或外部成分,给他们分配新任务;
步骤三:想象一下这个新产品的样子
步骤四:问问它有什么潜在优势
步骤五:想想可行吗?
举例:心理学经典实验
举例:韩国首尔酒店识别老顾客的方法
3、第三种类型的创意策略
是在框架内各元素中建立新联系,让原本不相关的属性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关联,这就是属性依存的策略。基本的思路就是找出变量进行联系。
举例:婴儿感温奶瓶的创新思路
举例:婴儿护臀膏如何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