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和晚上,你若去过深圳莲花山公园,会见到一个场景:一位年轻俊朗的大小伙,正在婀娜多姿的跳肚皮舞,而且还有很多“门徒”,大多是中年妇女。
行人都立足观看,新奇之余,也指指点点,有人小声议论:“一个大老爷们,搞这事儿,太扯了吧?”
但是,那小伙却怡然其中,没有丝毫的难为情。
一次,在他中场休息的档口,我找他聊了一下,才知道他其实有“正常”职业,但是就是喜欢跳肚皮舞,本来自己跳,后来很多大妈都要来学,索性在公园开了班,早晚各一场,受者众众。
除了收学费,他还卖一些装备给学员,比如肚皮舞用的围裙,舞蹈鞋、衣服、甚至保健品......
出于职业习惯,根据他的学员数量及关系强度,考虑转化率,测算他这项收入每月不会低于2万。
加上正常职业收入,即使在深圳 ,小伙的日子一定过得不差。
你可能对这样的生意嗤之以鼻,但是,从结果来看,那小伙就算谈不上是人生赢家,但只要做下去,起码也是小富可安,最关键的是,他还能乐在其中。
在这样一个浮躁而务实的世道,这何尝不是一种凯旋?
2.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事儿?
和很多年轻人聊创业计划,他们会吹的盘古开天,气吞山河,他们总在琢磨,再造一个企鹅,或再生一个天猫。
我会说,看一下现在的创业环境吧,红利都其中在头部,你没有平台,白手起家,往往站得越高,也会摔得越惨。
就像刘瑜说过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怎么知道不是海阔凭鱼呛,天高任鸟摔呢?
现在创业,从在大处入手的,多是九死一生,不如从小处着眼,寻找别人忽略甚至不屑的商机,反而有可能起手听牌。
美国的一位青年,名叫弗利奥,大学毕业即失业,唯爱看电影。
但他有个苦恼,经常在观看电影时尿忍难当,又不敢走开,因为担心这一走,与最精彩的桥段完美错过。
他转念一想,这个痛点是不是其他人也有?于是,创建了一个网站,名叫“跑去尿尿网”。
这个网站有什么功能呢?
能为影迷提供“尿点”预测的服务,你准备看电影前,就可以查一下,看看哪个时间适合去嘘嘘。
比如,你今天要去看《毒液》,你就可以先去这个网站查一下,它会告诉你这个片子的最佳如厕时点是:第25分钟、第54分钟和第72分钟。
这3个“尿点”,很可能沉闷无聊,或者情节脱线,不看也不留遗憾。
这项功能引流了不少电影粉丝,弗利奥在网站上也增添其它服务,网站顿时风风火火,连影片制作人也频频光顾,因为他们也想知道,影片的糟粕之笔到底在什么地方,观众又是如何吐槽的。
弗利奥在这个项目中收入颇丰。
你看,这就是屌丝逆袭的另一个案例,这创意一点也不高大上,但是却能承接很多人的痛点,这项目对互联网巨头一点吸引力都没,才因此给了弗利奥足够的发展空间。
所以,凡事要辩证的看,又大又好的项目,盯上的人多,竞争也激励,就算你有优势,当角力者芸芸时,就如《成功与运气》一书所说,最后靠的只是运气。
因此,还不如找一个冷僻领域,春耕秋藏,步步为营,反而更容易迎来春暖花开。
3.
把事业往小里做,会让创业者本能的排斥,因为既然是创业,那就意味舍弃了很多机会成本,包括丰厚的固定收入,稳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徐缓的工作节奏......
如此舍本,不就是想搞票大的嘛?难道栉风沐雨,只换来个温饱,这还有什么意思?
且不说一旦走向创业这条路,“活着”将成为第一法则。
更重要的是,创业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由此带来的“非期然效应”。
杨珊是我的高中同学,现在是某三线城市食品零售连锁店老板,家资过千万。
杨珊的发家史挺有意思,她原本平庸宝妈一枚,同事眼中的肥呆女一个,丢到人群找不着,毫无特点,仅有一项:喜欢做蛋糕。
她研究各种配料,各种模具,各种口味,自己做完后,还在网上分享,免费教别人做。
想不到,聚集了不少粉丝,众粉丝还纷纷让她推荐材料和配方,她后来一想,这生意可以做啊,于是在家楼下租下一个小铺面,销售所有和做蛋糕相关的原料,蛋糕的做法及配料则免费教给顾客。
这小店铺竟一下火了。
之后的事情,就像是白纸中间烧着的洞,火势迅速向四周蔓延。
很多商家主动找她要示合作,而她也摸清了自己客群的特点和需求,适时扩大经营范围,销售有针对性的进口食品,逐步在三家城市开了30多家连锁店,请来了职业经理人,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系统。
谈起创业,杨珊最大的心得就是,一开始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成啥样,你本以为在一个狭窄的领域折腾,做着做着就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种玩法。
而且,最重要的是,只要你做的够好,就会有好的资源主动上门,你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做得更好,再去吸引更优质的资源......
这些就是一种“非期然效应”,如同不停的打怪升级,解锁技能,你不打死眼前这头怪兽,你就不知道将会解锁怎样的大招......
4.
当下是个焦虑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害怕大数据、AI,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岗位的颠覆,另一方面我们又都希望追上这些风口,以避免被这个时代抛弃。
是的,新技术总会发展,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但是,新技术总是带来新财富,制造新的工作岗位,这个规律也不会打破。
而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人们的需求必会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个性化,由此也会引发更多的商机。
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应该对未来乐观一点,只要你能用心守好某个领域,哪怕这个领域再小,再边缘,也能让你坐看风云,甚至还有向中心突破的机会。
要知道 ,曾经的马化腾,只想做出个「网络传呼机」;
曾经的马云,只想搞个「网上黄页」;
曾经的马明哲,只想经营个「专业点的产险公司」。
他们搞的玩意在当时都很边缘,可是他们沿着这条路径,目不斜视,一路小跑,多少非期然来袭,终成三马狂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