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非师范生是否合适做教师”

“非师范生是否合适做教师?”

这个问题的提出,我想应该不为过。“好老师智库”在2月份稿件的征集中提出这个问题,背景是:今年有900万人申请考教师资格证;一线地区大量补充了教师人员。

如果要我毫不得罪人地回答这个议题,我会说:只要有责任心、勤学善思,任何人都可以做老师。

关键就是“有责任、勤学善思”太泛了,太不确定了,这样的“保证”太没有保障了。

所以,我撰文时还是从“不支持”的角度以《非师范生不太适合做教师》为题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文章发出后两天来,我能感觉到不少读者对我的这种观点“有话要讲”。遗憾的是我的微信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近两年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已经不具有这个功能了)。

在此,我揣测着这部分朋友的心思后,再议“非师范生不太适合做教师”这个问题。也算进一步阐明我的看法以及我对大面积扩招新教师的顾虑。

在我的发文中有这么几个关键词需要“重申”一下,以解众人之“愤”。

第一,“一概而论”,切忌

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针对的不是个别和特殊情况,而是面对大众化。

非师范生教书好的有没有?优秀的多不多……这些问题不在思考范围,我们要思考的是“绝大部分怎么样了”!

我记得我小学时的老师都是“小高生”,也就是代课老师,有部分老师甚至到后面都没有转正。他们差不差,功劳大不大?已经是不用争辩的事实。

为什么他们行?因为他们有“责任心、有进取心、能勤学善思”。

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把符合或者保证能做到这些的人都招进来做老师呢?

大家一听后就会极力反对,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责任心和学习”是不确定的。作为教师更为确定的大多是就读大学时形成的教育理念及相关意识,然后就是参与工作后的不断积累。

也就是说:“非师范生”不可否认其文凭和学历,但得不断积累“专业知识”。

能否端正心态,至少以一名合格教师作为标准而做一个“勤学善思”的教师?这个问题其实是值得我们畅谈的。

具体说来,就进入了我在文中提到的第二个关键词。

第二,“后期习得”,不易

“后期习得”是件不容易的事

只要“好学”什么都可以?

关键就在于:好学的心态、吸收能力、运用能力,最终的“改变能力”……

我们先不要忙着反驳,用那些极少或者说不过半的“特殊情况”来反驳。

不妨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老师,然后对标思索,大多数教师处于什么位置?

什么是合格?什么又是优秀?

“书教好”了,还是“育好人”了?你尽责,还是他尽责?你学习了,还是他学习了……

很多的答案,并不需要大家回答,不明而知。

哪怕你承认或者说你就是那么优秀,但也不得不看清一个大问题:教书人不读书是教育最大的问题!我不想用过多的事例、道理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我只想提一个现象:犹太人当面“逃难”,他们不带金银财宝,拼命也只带上书。

即便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们绝大部分的老师仍然在或客观或主观的缘由下“做着不读书的教师”。

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

教师学习已经变成教育的最大工程!

“后期习得”何谈容易?

“国培计划”你没有参加吗?每学年应有的讲座你没听吗……你改变了什么?

还不如你自学吧?我赞成,非常赞成,那你就赶快行动啊!

所以,我想:众多的学科知识、教育本体性知识,靠后期习得很难。

因为,教师配备任重而道远,教育发展也任重而道远!

第三,“不太合适”,深解

“不合适”,这是我在发文中要强调的最后一个关键词。用这个词,有点为难读者,需要读者“深解”。

当然,读者烦读后,感触与我大同小异,也到没必要去深入解读。如果是“驳我者”,那就烦请你也好好区分区分:

我所说的“不太适合”不等于“不能”!

针对于这个问题,自始至终,我没有绝对的“不能”的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议“非师范生是否合适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