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溯源】半枕羲皇蝶



                  半枕羲皇蝶

        明•黄媛贞《蝶恋花•恨别》词:“花气融融风影滑,好梦惊残:半枕羲皇蝶”。

        这首词作的主旨是写作者她自己与心爱的郎君两情之间惜别的。这几句的意思是描述她与心仪的郎君短暂地相见后旋即分离,美好的相会如同一个美好的香梦丶被风儿吹破了。这短暂相会后的分离如同还没做完的好梦,这未做完的好梦在她笔下称之为 “半枕”。而这半枕梦儿好到怎么样?她在词中没有直言,却用 “羲皇” 和 “蝶” 三个字来形容表达。


        “羲皇” 是上古时期华夏族的著名的一个领袖人物,他在位的时候世界是清平的,全国人民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安乐的社会之中,羲皇时代也就成了后世历代人们所追求的和所崇尚的美好的时代,突出了她与心仪之人相处无比欢乐而忘万忧的这一心情。而 “蝴蝶” 生活在万花丛中,本身绚丽多姿充满了无比的香艳的色彩,因而男女相恋称“蝶恋花”丶为男女传情的信使被称作“蜂媒蝶使”。

        作者用这三个字是借用这两个事情来概括 “半枕梦”的无比美好,用极平凡而简单的比喻,来突出前面的 “好梦” 。正因为有前文这个 “梦” 字的显示,平凡丶简单的用事却又变得不简单,与 “半枕” 一起,让读者读到了这儿却读出了很有名的三个有关美梦的典故来,即 “半枕黄粱梦”丶“北窗羲皇梦”丶“庄周蝴蝶梦” 。但为什么作者将这三个典故串连在一起在这儿同时使用呢?其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要把这被惊破的 “好梦” 的 “好” 字推到极致!现将这三个典故逐一来解释。

        半枕黄粱梦,即著名的 “黄粱一梦” 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传奇小说,文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原这过长,在此不录。按:《太平广记》题作《吕翁》,而《文苑英华》题作《枕中记》)。相传唐代有个姓卢的落魄的年轻书生,失名,在文中称 “卢生”,一次经过邯郸,在客店里不断地哀怨自己贫困潦倒。同店的有一个年老客人吕翁了知他的情况后,便给了他一根青色的两端有孔的瓷枕头,告诉他枕着这根枕头入睡可得荣华富贵。卢生就枕入睡,入睡时店家正在煮黄粱饭。梦中,他娶了高门小姐,并中了进士,官运亨通丶青云直上,做到了朝中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子孙满堂,福禄齐全,八十余岁寿终正寝。梦醒后,店家的黄粱饭还没煮熟。卢生由此感叹人生虚无短暂,贫富如梦。

        后来这个典故在诗文中广泛运用

,最常用的形式是 “黄粱一梦”丶“邯郸一梦”丶“黄粱梦” 等等,在诗文中引用表示短暂而虚无缥缈的梦境。

        由于卢生梦醒时他入睡时店老板所煮的黄粱饭还未熟,故后人以 “半枕” 作为“黄粱梦” 这一典故的一种引用形态 在诗文中广泛运用,试举数例:宋•黄庭坚《送刘道纯》诗:“麒麟图画偶然耳,半枕百年梦邯郸”。明•林俊《苏武慢•鸣鹤馀音》词:“半枕荣辱,两角输赢,豪杰眼前都了”。清•仲恒《梦扬州•本意》词:“缠绵久,惊魂觉,蘧蘧半枕孤眠”。清•袁于令《西楼记》第二五出:“当年苏子悲,镜点霜华,还待做半枕邯郸痴梦”。清•董元恺《临江仙•半圃》词:“平分春半半春华,半樽凭醒醉,半枕足生涯”。又《如梦令•闺别》词:“半枕别时残梦,一纸离愁新咏”。清•厉鹗《疏影•菊影》词:“半枕游仙,飞作轻云,不怕满城风雨”。

        或者直接引作 “半枕黄粱”丶“黄粱半枕”,明•吴易《浪淘沙•临刑绝命》词:“瞥眼神州何处在?半枕黄粱”。清•彭孙遹《沁园春•酒后作歌与擎庵》词:“清酒三杯,黄粱半枕,不换他年身后名”。清•董元恺《感皇恩•感悟》词:“四十三年何速,黑甜余半枕丶黄粱熟”。清•黄治《蝶归楼》第二五出:“那半枕黄粱,赚得个懵懂呆头三日晕”。清•沈永令《集贤宾》词:“一星星扪心自悔,值不得丶半枕黄粱”。清•何采《风流子•答客问》词:“此外黄粱半枕,绿醑三杯”。

        由此可见,这儿的 “半枕” 即用 “黄粱一梦” 这一典故无疑!

        “北窗羲皇梦” 即指陶渊明 “北窗高卧” 之典。这个典故出自陶渊明《与俨子等疏》一文。陶渊明名陶潜,字元亮,是东晋末年著名的文人和隐士,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文人之宗。他在《与俨子等疏》一文中说:有次夏日在家中的北窗下乘凉午睡的时候,凉风吹来,身心感到无比舒畅。舒畅到什么样子?文中没说,只说自己好象穿过时空丶变回到远古时期羲皇以前的那个时候的人了。原文是这样写的:“尝言五丶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指羲皇以前时的人)。”

        根据陶渊明的这一记载,后人作为典故在诗文中广泛运用,如常见的形式有 “北窗高卧”丶“北窗卧羲皇”丶“高卧羲皇”丶“卧羲皇” 等等,常用来比喻人夏日乘凉睡卧小憩丶凉风吹拂的无比的舒适感觉。

        由于渊明是在北窗下睡觉小憩,现实中它自己是无法回到羲皇以前的时候去的,只有在梦中他才能实现,于是这个典故的运用丶最后便和梦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了, “羲皇” 之外直接带上“梦”字,于是  “羲皇”  “梦羲皇”  “羲皇梦” 作为这个典故的引用形式在诗文中也是常见的,试举数例:

【羲皇】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泉为葛天味,松作羲皇声”。唐•白居易《闲吟》诗:“忆得陶潜语,羲皇无以过”。宋•戴复古《豫章东湖避暑》诗:“渊明知此意,高卧到羲皇”。宋•董嗣杲《吟客枉访酒边走笔以赠》诗:“醉入羲皇洪荒前,消取霎时邯郸睡”。明•易震吉《千秋岁•夏景》词:“翠茆堂静,羲皇伴我匡床睡”。明•李福兼《沁园春•行乐》词:“远晤羲皇,盟心松菊,未必先生不姓陶”。清•江尚质《减字木兰花•消夏》词:“竹林后队,何止北窓酣睡,屈戍俱开,笑羲皇著甚来”。清•崔述《苦热》诗:“时时方转枕,席地觅羲皇”。清•靳荣藩《踏莎行•雨夜》词:“焉能得价买清风,陶家榻上羲皇住”。

【梦羲皇】  元•佚名《九世同居》第二折:“梦羲皇,谢尘世,卧糟丘”。明•施绍莘《满江红•初夏》词:“日长真似岁轻施,仌簟闲梦羲皇”。清•高珩《行香子》词:“似世鸿蒙,人嵇阮,梦羲皇”。

【羲皇梦】明•赵怀玉《采莲令》词:“此际幽人,自在正把羲皇梦”。清•蒲松龄《荒园小构落成有丛柏当门颜曰绿屏斋》诗:“须知膏火寒窗下,也有羲皇好梦来”。清•韩琪《凤凰台上忆吹箫•鹤羽扇》词:“留取当年遗韵,羲皇梦丶枕簟相依”。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六集卷四《消夏词》:“北窗一觉羲皇梦,梦入壶天第几重”。

        无独有偶,明•冯元仲《送入我门来•天益山》词:“才贪半枕羲皇,爨下黄粱又熟,斯歌斯读”,这儿的 “半枕羲皇” 也是用来代指睡梦的,与黄氏女子用的典实是相同的,而引用形式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这儿的 “羲皇” 就是用的陶渊明这个典故。

          “庄周蝴蝶梦” 这一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一书是战国时庄周所著。他在《齐物论》这一文中曾记述说自己一次在梦中变成了栩栩栩如生的蝴蝶,忘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发现自己仍然还是庄子本人。他分不清在梦中是庄子变成了蝴蝶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子,他确实干糊涂了。原文是这样写的:“昔者庄周梦为胡(同“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庄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根据庄子的这一记载,后人将这个典故在诗文中广泛运用借来比喻虚幻丶睡梦及迷蒙之态,而最常用的形式是 “蝴蝶梦”丶“梦蝴蝶”,省作“蝶梦” 或 “梦蝶”,这些形式在诗文中引用频率相当高,为篇幅起见在此不举证。而诗文中引用的时如同黄氏仅用一个“蝶”字也是屡见不鲜的,试举数例:

【蝶】唐•刘禹锡《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诗:“敧枕醉眠成欢蝶,抱琴闲望送归鸿”。宋•赵长卿《更漏子》词:“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 宋•晁迥《属疾》诗:“粲枕甘为蝶,丰厨厌炙牛”。

        由此可见,黄氏词中的这个 “蝶” 是用 “蝴蝶梦” 这个典故毋庸置疑!

        总之,“半枕羲皇蝶”这五个字不是作者简单地用 “羲皇” 和 “蝶” 这两件事,而是 “黄粱梦”丶“羲皇梦”丶“蝴蝶梦” 这三个美梦典故同时连用的缩写形式,她不仅用这三个美梦的典故来回答她的 “好梦” 的无比美好,同时还宣示了她与心仪之人朝朝暮暮相处的长久日子是她梦寐追求的好梦,暗示她们痛苦地分离是她好梦的破灭,充分流露出了她将在分离后的日子里是“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倍受煎熬的相思和无奈!

 

    注:文中图照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予删除,在此告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典故溯源】半枕羲皇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