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慢慢吞噬着你,你还挺高兴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在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又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这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

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这样过了三个月,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

“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你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我们何尝不是永远在追求想要表演第一份乐谱带来的成就感,但那却是你的舒适区,你为了呆在里面拼命努力的样子不断感动着自己。你阻止一切外来的连接和评判,你封闭自己以此来保护自己那份“安全”,只是你的认知此时已闭环,你却浑然不知。

大明王朝的丞相张居正,非常有能力和才华,他的整个改革举措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虽然个人的成就非常高,但最后他的下场并不好。

张居正个人有这样的作为要感谢一个人;他第一次参加乡试时候的监考官,15岁的张居正进到考场趾高气扬,操之在我,胜券在握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很有才。

监考官暗暗为这个孩子担心,后来,考试的过程中,监考官看张居中的答卷写得非常快和好,按照公正的标准,他在这次乡试中应该第一,但监考官意识到,如果这样的话会害了张居正。

他知道,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就是第一个。得意、舒适会把一个人整个的“认知周期锁死”。让他没有办法进入到下一个周期,这个人一辈子也就做不成大事。

什么“江郎才尽,童星效应”就是这样。年轻时候过早得到荣誉和资源,最后都泯然众人。

张居正从小在所有人的赞扬中长大,乡试明明胜券在握,结果突然走到了世界的反面。发现,这个世界不是我说了算的,他受了种种的奚落嘲弄,这种场景或者说生态位,让张居正获得了一种对世界的新认知,他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重新回到了谦卑的状态。开始了一个崭新的认知周期。

又苦读了三年之后,张居正再来考试的时候,监考官发现他的气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沉稳了,写的文章不发飘了。”

当然,张居正最后之所以翻船,还是因为压舱石不够,受的挫折太少,他在励精图治干成大事以后,太张扬了,坐了32人抬的大轿,得罪了很多的人,他的改革也在他死后付诸东流。

真正用心感谢那些让你“自尊心”受打击的“人或事”,因为那才是你真正的老师,只有他们才能让人本能的“自恋、自大”受挫。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进入到下一个“认知周期”,重新开始谦卑→开始空杯→开始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舒适慢慢吞噬着你,你还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