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你念念不忘的人,其实也从未忘记过你。”这句话一读便扎进了我的心里。
这是一群特殊存在于二战期间的人,他们即是同族又是敌人,他们既不溶于新也不溶于故。
主人公亨利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华裔美籍人,另一位主人公惠子,一听这个名字必然就清楚了,是的,她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的日裔美籍人。亨利住在中国城,惠子住在日本城,这两城同属西雅图且毗邻但却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地方,至少在亨利的父亲这里是。日本城的存在在亨利家一直是一个禁区,踏入就等于背叛。有关于日本的一切在他的家里都是禁区。父亲給小亨利定下了近乎严苛的规矩,他也是这么执行的,当他知道小亨利打破规矩之后毅然决然的跟小亨利断绝了父子关系,对于一个还未满13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断绝父子关系更可怕的了。
小亨利到底做出了什么离经叛道的事情?以至于逼的父亲要走到断绝关系这一步,他只不过是帮助一个即将被送到集中营的日裔美籍家庭保存了一些带不走的家庭照片,他只不过是爱上了一个日裔美籍的女孩。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放眼整个西雅图他绝不是个例,起码没有严重到断绝父子关系这一步吧。
小亨利不能理解,在他看来父亲似乎是要把他逼上绝路,他不明白他生在美国生长在美国,惠子同样生长在美国,两个美国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惠子没有参加过那场战争她的父亲也没有,为什么她要为这场战争买单?为什么她要被送入集中营,这一切都不公平。
看过书之后其实我能理解亨利的父亲,他的作法他对于亨利严苛的教育看上去似乎都是那么的不合理他,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同胞被迫害,因为这场战争他被迫在十三岁的年纪背井离乡。抗日是他一辈子的事业,这场战争是他无法磨灭的恨,有关日本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是罪恶,而自己的儿子他最引以为傲的儿子给了他“最狠的一刀”让他所作的一切所为只努力的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可笑。所以,你又怎么能不理解这位父亲的决绝呢。
但我也理解亨利,他生于美国长于美国,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一个美国人,但他的父母亲他的家庭生活,一切都是中国式的,他的家里充斥着他不太能理解的名族主义,但这段对于父亲来说恨之入骨的国仇家恨他实在是无法感同身受。中国,离他太远了,她是父亲口中的故乡,是一群听说过没见过的亲戚,是父亲给的那个必须佩戴的“我是中国人”的胸牌......但是,中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给他带来的似乎只是学校里同学口中那句鄙视的“中国佬”,是校霸无休无止的找麻烦,是......
小亨利的内心是混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的身份坚定不移,但是却希望他尽快的成为一个“美国人”,他把自己从华人学校送到了白人学校,只允许他说美国话,却又要求他戴上“我是中国人”的胸牌。这一切是如此的矛盾。
在这所白人学校里只有他和惠子两个亚裔,他们是所有白人同学嘲笑戏弄的对象,但对于自己的“同胞”,他们也不被接纳,因为他们不够中国不够日本。
这样来回受“夹板气”的亨利和惠子成为了彼此唯一的陪伴,他们是照进彼此混乱生活中的一束光。
二战催生的这群稳受“夹板气”的亚裔美籍人似乎是最难找到归属感的人群,他们既不被美国白人接纳,也不受宗族待见。这对于他们是何其的不公,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必须默默忍受着这样的不公平。
亨利和惠子,这个“中国人”和这个“日本人”成为了彼此的光,温暖着彼此。惠子的温柔可爱是亨利心中最美的色彩,毫不意外的他们相爱了。“中国人”又怎么样,“日本人”又怎么样,相爱是两个人的事,有何不可呢?
不可!在亨利父亲这里不可,而亨利从小接受着父亲中国式的教育,遵从和孝顺根植在他的血肉里,来自父亲的反对是对他最大的挑战。但更大的阻碍在于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之后跟日本有关的一切都为美国所不容,在美日裔都被迫去到了集中营。
惠子就这样消失了,这个生长在美国,甚至连日语都不会说的女孩被送到了集中营。这该怎么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群无辜的日裔美籍人,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的日本人的血,因为他们的黄皮肤,棕色眼眸。这些他们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都成为了他们的罪。这就是战争!毫不讲理,更没有公平可言。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因为它让亨利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了惠子,让亨利毅然接受了和父亲断绝关系的事实,更让他放弃了父亲抛出的最后的“橄榄枝”回到中国的船票,他愿意在这里等待的惠子的归来,无论多久,他相信他们之间的爱情可以战胜一切。
但事实总是那么打脸,有一句话叫做“事在人为”。亨利的父亲利用自己的关系阻断了亨利与惠子的信件往来,让亨利误认为惠子放弃了他。逼得他不得不往前看,娶了另外一位女孩,一个中国女孩,之后他又回到中国完成学业。这一切似乎都按照父亲的期待去完成。
看吧!生活中多的是事与愿违,这样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戏码似乎是生活的常态,他该歇斯底里,该怨恨他的父亲,该怨恨可恶的集中营,怨恨可恶的日本,可恶的美国,甚至是中国......他该怨的,怨的无可厚非。但是他没有,他爱她的妻子,在她病入膏肓的岁月里衣不解带亲手侍奉她到离世,他认真培养他的儿子,他依然敬重他的父亲,奉养她的母亲,他热爱爵士乐,也爱广式早茶,也爱日本清酒,他在美国安居乐业。这样看来他似乎对现实完全妥协了,并非!亨利常说一句话,要往前看,向前走。
这便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多好!人这一生多的是事与愿违,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陷于其中,便活的太痛苦了。那他的父亲呢,对于父亲“从中作梗”他该怨的,他释然了“家人不需要完美。”这是亨利给出的答案,让我大为震撼。
那亨利把过去的一切都丢了么?他和惠子所经历的一切?没有,这一生他都在寻找惠子送给他的那张记录着他俩的爵士乐黑胶唱片,从未放弃,从未。四十四年,他用了四十四年的时间去追寻这段回忆。
机缘巧合之下,在巴拿马旅馆,这个当年以回国念书为交易条件让父亲保下的日本旅馆,在这里,四十四年之后他找到了这张已经断成两半的黑胶唱片,遗憾吗?生活总是这样的不完美,但那有怎么样,来到身边的总是带有一些瑕疵,但那又怎么样,得到已经足够了。
这一段缘到这里似乎也该结束了,但天公有时也好成人之美,在自己儿子儿媳的帮助下,亨利找到了惠子。
四十四年~
当他回顾一生的时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不公,但人们接受了它,并且竭力把日子过好,这多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