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过怎样 的生活

Hi,你好:

     又好久没有更新了,现在的我更习惯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填充自己的备忘录。每次遇到什么、看到什么,总会在心里想着“不错,这个素材应该可以用在我的公众号中”。但是每每过后,就总是忘了。一直放在包包里的本子现在也不带了,有时随性地就把自己想说的话遇到的事也写在备忘录里或者分享在微博上。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每天都把碎片的文字或者故事分享在这里。我想想吧,现在还没想好。

      OK!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看到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过自己的生活,你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你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差距又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这一连串的问题好像似有似无的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一念之间,那么我们有一个合格、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嘛。

我上周五出差,去到一个客户现场。在那认识了一个小哥哥,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现在的工作都能让他知道他这辈子能挣多少钱”。他26了,自从毕业后就在这家公司,所从事的工作看上去和自己的热力能源专业对口,但是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坐在中控室里看着电脑屏幕点一点或者拿着对讲机和现场的技术人员说着数不清的“已处理”,每天都是机械性地重复这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工作。他跟我说,其实,这种工作应该是50多岁退休的人来做的。

         他有两个姐姐,由于他的费用支出和生活都是大姐在管,所以他的性格很像大姐。他也很听大姐的话。大姐不让他去北京这种大城市去发展,所以他就没去,想回家创业但是现在形势不允许。

         我在那呆了几个小时,我就觉得年级轻轻地干这个觉得真是浪费时间。我问他你在这还能学到东西吗。他的回答让我惊了。“能学到啥啥也学不到,每天8点半坐这,4点半离开,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周而复始,实在无聊了就偷偷看眼手机。其实我还挺羡慕你 的,可以出差每天接触的也都是些新鲜的东西,好像只有外向的人才能做到吧。”

 自己已经厌烦了这种三点一线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但是从未想过做任何改变,没有想摆脱约束去和大姐沟通,更没想过要放弃所谓的安逸而寻求些更有意义的生活。有人说,25岁之后,是一个慢慢向自己妥协的过程。真的是这样吗?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路人采访。

小林(我給起的)来北京两年里一直和男朋友住在一起,年初的时候男方妈妈突然重病入院,由于单亲家庭的男朋友把之前所有积蓄付了房子首付,所以给妈妈看病的钱是他们两个人的全部存款。她说,我依然清晰记得我当时递给他那张卡时他眼眶湿润的样子和他说出的那句“我以后会还给你的”。但是,我还是会难过,因为那张卡代表这我们的未来:找一个好一点的近一点的出租房,养一只我喜欢的小猫和他喜欢的小狗,将来再在河北买一套房子。

        但是没过多久,男朋友说“要不我们回去吧”,小林的心彻底凉了。用她的话讲:这两年里我们住着隔音差的合租房,要和好几个人抢厕所,在嘈杂中入睡,甚至都不敢让自己生病。因为有他,我以为会熬过这段苦日子,但如今他坚持不下去了,我不想铩羽而归。我说出了“你回去吧,我要留在北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都怀疑究竟是真的想留在北京还是害怕跟他回去以后,等待着我的是一眼看到头的人生。

         后来,小林收到了他转的一笔钱,备注里写着“在北京好好加油,带着我的梦想一起。”

最后,小林的话很触动我:北京的冬天很冷,我裹紧大衣,穿过车流,对着25岁的自己打了一个招呼。

        今天讲的这两个故事很巧,都是25岁以后的生活。有人说,25岁是一个分界点,曾经的野心和欲望如同倦鸟投林,众流归海,逐渐走向平静。难道真的会这样吗?不是因为没有体验而无所知,而是相信脚随人走,路由心生。

其实,不管你现在刚懵懂长大,还是在恋爱中成长,又或是意识到身体机能退化开始疯狂保健,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段。只要是我们还在努力,未来就会有转机,只要是我们足够勇敢,任何改变都为时不晚,都会遇见我们理想的生活。

       现在的你,可以承前启后,可以奔向你的未来。

       最后,我来回答我开始提出的那几个问题。

       “我目前的生活=工作+休息,每周中有6-7天是在工作,每天中9:00-21:00是在工作,工作的日常是和各种角色、五湖四海的人沟通交流,让对方满意我给出的方案,放心我提出的需求,信任我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空闲出来的0.5-1天中,我会看看书或者出去干点自己喜欢的,譬如扫街拍照、听着音乐去看电影。”“我理想的生活=工作+休息。但每周有5-6天在工作,每天9:00-19:00是在工作,其余时间能有一个人独处,现在的我处于拒接社交模式中,我甚至有些抵触与他人接触,应该是工作留下的后遗症吧。”

    工作和休息是必不可少的,两者有所平衡,是我目前的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应该过怎样 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