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美文‖24年只为2400个字而活

图片发自App

话说大唐玄奘和尚历经磨难17年,赴天竺(印度)取得三藏佛经,曰经藏、律藏和论藏657部。回到长安后,“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旧唐书》),并诏令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召硕学沙门50多人相协整理。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玄奘奉诏于弘福寺翻译之,共成1335卷。后奏请唐太宗赐序,是谓《三藏圣教序》,并由其第9子李治撰记,是谓《述三藏圣教序记》。太宗之序,太子李治之简述和唐僧之谢表及所译《心经》共为一册,成为《三藏圣教序》。为号召子民诵佛念经,皈依正本,太宗又命将《三藏圣教序》制成石碑以弘扬大唐佛文化。可是,谁有资格为《三藏圣教序》书写呢?虽然大唐的书法家也算是人才济济,但是,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情有独钟,有资格为《三藏圣教序》作书的,非晋朝的王羲之莫属。让王羲之起死回生来到唐朝不可能,收集王羲之的真迹字体来刻碑,倒可以试试。于是,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欣然领命,承担了收集王羲之真迹字体的任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一受命,便是24年。自贞观二十二年(648)至咸亨三年(672),怀仁以皇宫所藏数千册王羲之行书真迹为本,倾呕心沥血之力,历时24年终成《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记并心经》。此碑高312厘米,阔140厘米,碑文30行,行85字左右,计2400余字。

图片发自App

24年,一个稚嫩婴儿已由蹒跚懵懂长成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个青春少年已然经风见雨或近暮年,那几乎是一个人最精华的人生阶段,而怀仁就始终只在做这一件事,幻化成王羲之的替身,写这2400个字,平均一年写100个字。24年,只为这2400个字而活,却只留下“怀仁,生卒年不详,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了了几句和一个 “一字千金”的成语典故。虽唐代集王书者有十八家推怀仁《圣教》为第一,虽这是一项使千百年来学书王羲之的人无不收益的浩大工程,心中还是觉得说不出的失落。

毕竟,他就只是王羲之的替身,成也替身,败也替身。如果他这24年走自己的路,练自己的字,也许他早就比肩公权遂良,赶超真卿欧阳询,唐代就不是四大而是五大书家了。

也或许,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怀仁和尚他老人家安住于寺院禅房,名利只是过眼浮云,每日临帖如对书圣,清静自在,此生足矣!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教美文‖24年只为2400个字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