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

      2007年记得我开得是一节区级骨干教师展示课,我选择的题材是九年级的特洛伊木马这个阅读材料。那时候还刚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我把班级分成6个小队,每对6人,第一块指令就是:谈谈自己对于特洛伊木马知道些什么然后进行分享。第二项指令是讨论然后谈谈本组想要知道这个故事的哪些东西? 第三块是阅读老师分发的材料后,你学到了一些什么,怎么学到的,你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我在后面帮着大家一起质疑,一起讨论,一起寻求问题的大难,一节以小队合作学习为主要探讨的自主研究的阅读课,当时获得很多业内的好评,其实,就是这个:“”你在前”的概念。后来,我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个课例,今天把整个案例翻出来,写成了一篇小论文。在整理整个案例的过程中,我在回顾和反思当时的情景。当时的学生基础水平是非常给力的,课堂可以蕴藏很大的开放性。尽管备课比较充分,他们想知道的我仍然无法预设,因此“我在后“没有解答的问题有很多,如:一个女生长得漂亮就能导致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这样的事件历史上还有吗?为什么呢? 我诚实地告诉他们,我也没有翻阅历史记载,大家课后用心去挖掘吧!最后那就变成了当天留下的回家探究作业。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你事先准备好的都称不上教育智慧,真正的教育智慧是在临场性的场景中出现的。这种临场性的把控智慧,需要你提升能力,我认为更需要诚恳地接受当下的自己,有“不知道”的勇气,有自身认同的实力。当时教研员在评价的时候,她说:这个作为中心组成员的一个优良特质,都需要好好体会,老师能够解决所有的学生问题吗?值得大家思考。

今天填完下个学期的工作意向,选项2个,教室上课还是教研员,我选择教研员,希望从过去自己的课堂里得到一些启发,给到可行性建议和指导。而作为这个地区的一个老师,尤其需要极度的慈悲和包容,需要特别去体察那么多孩子“不知道”的心灵感受,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的“不知道太多,完全接纳当下的完全不知道的他们,然后才可能展开更多的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