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是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十月份的一天,我跟着好友Vicky,琴一起在杭州来福士广场喝喜茶。那个晚上我跟Vicky因为一件小事在冷战。两个人谁都不说话。
仅仅是因为在电动扶梯上的我, 发呆而差点在最后一格摔倒,我就问Vicky:“你怎么都不叫我?!”
她也莫名其妙,我怎么突然就发脾气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她。气一上来就说:“那关我什么事情啊?!”
那天逛了一天,都有些累了,而往往情绪的开始仅仅只需要一丝火花,爆炸是早晚的事。
于是,之前几天的所有不快迅速的发酵起来,终于引燃了。
但是可怕的不是我們去爭吵,而是誰也不說話。
我们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那一刻联系被切断,距离够近,但就是谁都不说话。冷战的因子在空气中氤氲着,微妙了情绪。
琴或许想打破僵局,找着话题跟我们说话。有一搭,没一搭。越说话,却越尴尬。
怎么办呢?
静止好了,就这样吧。
我看着窗外,我们正好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看着看着,我就觉得我好像是一个看着生活这部电影的观影人。
落地窗外,一群十八九岁的男孩女孩在滑滑板,动作娴熟,干净利落。
有个男生摔倒了,朋友一把把他拉起来,两个人相视一笑,站起来继续滑。
还有一个男生,明显很累了,朋友的板飞了出去,他走过去帮他弯下腰拿了回来。
有人说—“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欢的事,没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须做的事之间交战。因此生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其中有极大的喜悦。但你必须在心里上不依靠任何人,任何环境,你的内部必须完全不争执,你才可能真的爱你做的事,才有可能真正的生活。”
就那么短短十几分钟,我的不清醒降温了。
“V,对不起。”我先开口对她说。
“我现在还不想讲话,我们等会儿说吧。”
她看着手机,没有看我。
一秒一刹那的失落。
我反思了一下,我想要的生活,就是跟着喜欢的朋友,一起体会我们选择的生活。而之间最重要的相互理解,是一节必修课。
过了十几分钟,Vicky转过来说:“我也有错,不应该那么说。”
“我自己发呆差点摔了,还炸毛到你身上了。”当时飞速的认错(划重点!要行动起来朋友)
“我也没有问你为什么,气一上头就说重话了。”
那天后来回去的路上我们不像出门时候那么活泼,就是沿着路一起走。但是我知道,今天的一次冷战之后,两个人又有了一点点成长。
人生能有几个好的朋友,好的关系给你选择呢?
谁先认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你错在哪里了,你愿意说,对方还愿意听。
现在多少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瞬间点燃,然后把问题矛盾恶化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甚至性格迥异的人走到一起,一定是经历了性格、习惯和三观等的磨合。
爱情亲情友情,无一例外的。
或许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
但是当今网络最擅长的就是贩卖焦虑,安全感对于我们来说居然渐渐成为了不是自己完全支配的东西。
然而这些我们简单拥有的,真的远远不止是附属品。
现在我们认为谈了恋爱不合适就分,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分手就分手,下一个更合胃口。
现在我们认为朋友不一定非要有,改天最亲密的人往往是你伤害最深的人。
我们佛系又近乎偏执地认为,一切事情不可更改,于是我们没有改变的念头。于是我们都在说佛系,但其实我们还有另一种生活的勇气。
总是听到太多身边人草根逆袭,普通学渣成为学霸进击名校。莫名其妙,搞不搞笑?
但是其实还真的有。
但是我们都是杠精,我们就是不相信,我们不仅杠别人,我们还杠自己。
“要不今天起来背单词吧?”早上睁开眼睛想。下一秒:“得了吧,什么时候背过了?还不如睡个回笼觉。”
连放弃和自我麻痹都是说的那么的轻巧,微焦虑让我们熬夜秃了头。下一个晚上熬夜还是一直爽。
放心吧,不会有人叫醒你的,叫醒你的只有你自己。
那天回住的地方的晚上,地铁在一站一站的停靠,不停有人下车了。他们跟我们没关系。我的朋友坐在我身旁,我们要一起去的,是同一个地方。
“王小鱼,我们的计划还是要有的对吧?”Vicky说。
“是的,要有的。”我回她。
琴还是莫名其妙,这两个人,怎么又好了?
那天晚上我们回去,在楼下的超市买了可乐薯片奥利奥,投影仪的光在卧室亮起,17楼房间的落地窗窗帘被拉来,夜色投进来。
我们看着电影聊着天。
心里都在期待着之后的见面。
我这几年也不是那么热爱生活的人,但是我依旧羡慕那些对生活还充满了勇气的人。于是我决定,下一年好好的跟着我的朋友一起努力。
罗曼罗兰名言的变形。
“你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一种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