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我依然惦记着“立春”

好的影片都是很难得的,无论是在影视业高度商业化高度发达的好莱坞,还是被剪刀手广电总局严格监管的我国。

昨天看了一部好莱坞大片,失望得很。故弄玄虚的剧情,拖沓的情节,故作深沉的表演,看完后我的脑袋里面只有无穷无尽的砰砰砰、咻咻咻、炫酷的特技以及里面那个唯一的华裔女演员那张永远惶恐、紧张、不知所措的脸。

虽然我爱看电影,但是年轻的时候并没有抓住机会看很多,结婚生育之后更是几年都没有踏入过电影院。对于电影,我并不热衷场面和特效,而更注重故事以及它要表达的人文内涵。但是商业影片,既能控制好光影又能感染人心的真的太少。追求商业利益永远是首当其冲的,一旦出来个卖座影片,跟风的模仿的就会如雨后春笋。内容不够特效来凑,极力讨好观众最后适得其反让人反感的屡见不鲜。

没有吸收新内容太久,我自己的电影库都很老,最能感动我的“新”电影,还是2008年的时候顾长卫拍的《立春》。人们都在调侃想不到“立春”这个大ip被顾长卫占了,这话里有“你小子占了便宜”的不服气,但是他却让每个看完《立春》的人都从王彩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现实生活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地蚕食梦想,拉出一大堆的绝望。

王彩玲长得不好看,却有一副能唱歌的嗓子。她每天自豪地在小镇广播站演唱叹咏调,梦想着有一天能唱到北京,唱到巴黎圣母院。虽然平日里就是一个裹着头巾穿着土里土气又龅牙的妇女,但她一开嗓子就感觉自己是舞台中央盛装的女王,所以她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一副即使姐是落难凤凰但还是凤凰的高傲。一个小镇上的普通人要变成北京市民,没钱没背景没关系,就跟登天一样难。王彩玲花费了金钱,想尽了各种办法,她对于北京,最终还是外来人。

王彩玲是善良的,当剃了光头的黄贝贝向她哭诉自己得了绝症,想在死之前去北京唱一次,王彩玲不忍,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买北京户口的钱拿来给黄贝贝疏通关系,过后才知道这只是黄贝贝自导自演的一场骗局。献出善良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为,但用得失来衡量是最愚蠢的,我想王彩玲不会后悔当初伸出的援手。

王彩玲对于爱情是抱有纯真的期望的,是有追求的。她拒绝了仰慕她的周瑜,还甩出蛮狠毒的一句“宁吃鲜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她喜欢美术才子黄四宝,在那个男女公开牵个手都能被说成伤风败俗的年代,她让黄四宝画了自己的裸体,为了这份自认为的“爱情”她还愿意献出自己苦苦追求的北京户口。但是当一次黄四宝喝醉酒和王彩玲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竟然当众诋毁王彩玲强奸了他。在所谓的“爱情”里也有一条鄙视链,受伤的总是单方面付出的一方。

影片里面还有其他的悲情人物,比如芭蕾舞王子胡金泉,在那个连泰国人妖表演和芭蕾舞表演都分不清楚的小县城,跳芭蕾舞又是同性恋的他的存在就是镇子上的人的眼中刺,是一个异类分子。在高压下,他屈服了,在王彩玲拒绝了他假结婚的请求后,他给人们上演了一场强奸戏码,把自己送进监狱,也摘掉了自己的同性恋帽子。还有那个漂亮的女邻居,自己的丈夫卷款潜逃,她跑去找王彩玲哭诉寻求安慰,而王彩玲却逮着这个机会来宣泄长时间压抑的心理不平衡,嫉妒、冷漠、讥讽,硬生生地把女邻居的眼泪给堵了回去。

生活真正的残酷,不在于人生的不得意,而是身陷泥潭却有人再往你身上踩一脚,想往外爬却有人使劲把你往回拉。

影片最后,处处碰壁处处踩坑的王彩玲,褪去了唱到巴黎歌剧院的梦想光环,没有那么高傲和自信了,但她并没有颓废。没有婚姻,她领养了一个兔唇的小女孩,带她去做手术,带她去天安门;没有唱到巴黎歌剧院,甚至连北京都进不去,但看着天安门城楼,她的眼睛依然有光。

过年了,家里贴着春联,远处传来鞭炮声。王彩玲那长期瘫痪的老父亲,看着在吹泡泡的领养的小孙女,突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一幕,我仿佛感受到了在寒冷的下雪天吹来的风,依然凛冽却带着暖意。

每年的春天一来,总好像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人们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但是,有些东西已经孕育着,在等待春风唤醒的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年以后我依然惦记着“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