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0

精彩演绎刻骨铭心的回忆

------ 听王崧舟老师《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

小语人都懂得,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本。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志向与心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人物神态、言行、外貌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我在上学的时候读过,至于当初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怎样讲得忘了,但是课文内容记得很清楚。

它不是一篇普通的回忆录,它是李大钊先生的女儿在李大钊先生去世16年后的回忆。这种回忆是清晰深刻的,是令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悲痛。无论哪位语文老师拿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内心是沉重的。

教师如何更好地解读出李星华对父亲生前的怀念和他遇害后的寸断心肠的悲痛之情,是有难度的;如何让学生通过李星华的回忆理解李大钊作为父亲的慈祥亲切以及他身为革命者对革命事业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将这种革命精神根植在孩子们心中,激励他们一生是我需要向王老师学习的。因我没有教过六年级,不知道该怎样引领学生学习这篇回忆录。

今天听了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一个半小时两个课时的精彩演绎令我耳目一新,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令我豁然开朗,认真回听揣摩,内心不再畏惧。

通过王老师精彩演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先生的伟大的光辉形象在我和学生面前愈加显得高大挺拔起来,这大义凛然的整整铁骨,他的革命鲜血染红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

我眼前出现了巍峨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历史证明,李大钊先生身上忠于党的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踩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

首先,王老师娴熟的解读教材,精准的把握学情,明确了核心教育目标。

通过让孩子们课前查阅1927年发生过什么事情,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四一二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汪精卫向革命党人举起血淋漓的屠刀,国共合作破裂,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显示当时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社会处境,李大钊也惨遭军阀头子张作霖的屠刀。

我是学历史的,中国近代史李大钊的遇难是中国革命的损失,也是他的家人永远抹不去的悲痛。即使时间过去一万年,1927年4月28日这个令人痛不欲生的日子也不会忘记。而且这一天,已经成为激励李星华继承父亲遗志,踩着父亲血迹勇敢前进的精神动力。

王老师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深处浅出,出神入化的实现难文浅教,精彩演绎这篇文章的奥秘在于他很好地把握了文本的难点,采用优化教学策略,巧妙地搭建了脚手架,成功走进,学生,认知,情感和生命的最近发展区。其实要跟王老师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慢慢取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