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职业千千万。餐饮上有的人就只能摆路边摊,有的人却是米其林专属品鉴师;同样是包包,有的就必须得便宜甩卖,而有的却是天价难求;同样是网络写手,有的堪堪糊口,而有的躺着挣钱。这里的意思是,不干活也有钱挣,具体为收版税,比如唐家三少。
据B战UP主财可夫斯基的数据(版权收入就是躺着赚钱?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流下来【财可夫斯基】),网络小说从2002年起开始火爆,至2018年国内网站签约作家超过250万人,每日更新文字数量超过1.5亿,每年上线作品数超过100万种,1%的网络作家月收入超过3000元。难以想象的庞大群体,凭借着自发的热爱,领取微薄的收入,贡献了庞大数量的网络小说。然后最好的被大众遴选出来……读小说不像歌舞选秀,往往需要投入更长时间。
之后了解到了网文作家收入的天梯图,具体如下。相比于前一份数据而言,这是2021年的,看起来似乎更为乐观,毕竟即便是副业爱好者,也有6~7成之间的把握可以签约,而大部分都是一时兴起、爱好者级别,比如我本人。
网络小说的最后去向也有很多:实体书、漫画、电影、电视、广播剧、动漫、游戏等,可以是现代娱乐产业链的源头之一,之后还会带动制造业,比如各种手办周边,成为文化产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很难想象写实现代年轻作家的出路,他们面临的竞争,不仅有网络文学,还有经典文学、近代文学、伤痕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作品。莫言、毕淑敏、林海音都属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级别的人物了,他们写的故事往往都具有深厚的时代烙印,读起来总像是在回味过去。
极少能有写清楚当代故事的作家了,因为写出这样的作品,需要极为深厚的阅历,成熟的思想,开放的世界观,以及不愁吃穿——毕竟,资本都被其他流派抢完了。于是出现了一批名人作家,比如蔡康永,九边,卡耐基……当然,他们的书,已经不是小说范畴了。大冰是一个极致浪漫的作家,把苦逼的流浪写出了诗与远方的美感,但是格局还是小了些,多年看完之后现在总觉得有些矫情,很多故事都忘得一干二净。
白岩松写得就挺有格局的,我对他非常有好感,因为读过《痛并快乐着》心中备受鼓舞一度积极了很久;可惜英雄被群嘲了,一句“不会吧”让我心疼他,也心疼一无所有、被迫躺平的自己。柴静、龙应台也是我喜欢的作家,可是她们有些事情做得却让我匪夷所思。不由得想起了钱钟书:喜欢吃鸡蛋就好啦,不一定非喜欢下单的母鸡啊。说得对!
总之,一开始就想写当代故事的,格局大的一般人写不来,写得来容易遭受非议;格局小了,即使赚了钱也很持续发展。这个部分的作家,一般把写作当副业了。网文作家也是如此,99%的人都在兼职,剩下的1%全职。这个和price法则规律比较一致,10%的人完成了50%的工作,领取了大部分的财富。
所以,认真思考一下,靠写作维持生活,可持续吗?写作的人,尤其是写小说的,每天都生活在自己构建的虚拟世界,逐渐地与社会脱节,写出来的东西有些真的质量堪忧,错别字只是影响阅读,可更多的是“凡尔赛”文、玛丽苏文、狗血装逼文……虽然名字取得很难听,但是看起来也是真的爽,爽到让人短暂忘却现实的惨痛,有的就直接长久沉溺了。作为一个已成年人,我还会入坑,受其荼毒或滋养,当事人心情很复杂。
入坑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从喜欢看仙侠剧、玄幻剧,到喜欢看热血动漫,到喜欢看漫画、听广播剧,到更新太慢就去看原著,到原著写得不好想要自己写。从入坑到中毒的时间,大概是两年,主要标志是《陈情令》的播出。除此之外,我不刷短视频也不玩游戏了。这也是我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了。
所以我开始思索写小说。一年前写了一篇,拟了大纲,大胆连载,弃更了(或许多年后再更);前些日子手痒又开始写了。今日看到B战UP主财可夫斯基的那个视频,我更是明白了唐家三少的创作动力:爽。别说看小说的人爽,其实写小说的人更爽。那种感觉,宛若自己生的亲儿子终于升级打怪、光宗耀祖、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界第一了。唐家三少在现实世界里备受打击:比如刚成为房奴就遇到经济危机、下岗被辞、老婆流产、老婆离婚……中年人的悲剧一下次接踵而至。他在精神世界里得到了拯救,连续14年日更,文字数量总达六千万!!这超过了鲁迅一生写作量。他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彻彻底底的把我震撼到了。就像得知唐家三少拿1.3亿的版权一样震惊。
但是说实话,我赞同视频里那位被采访者的意见:唐家三少的作品不怎样,保量不保质。我也很赞同阅读金字塔,高级的作家,不会为了迎合理解能力低的阅读者,而放低创作门槛——比如论文这种东西吧,同样是一堆文字,摆在那,每个字你都懂组合起来你就不懂了;再比如公式,用极简的符号诠释最深刻的道义。这也是我永远敬佩数学家的原因之一。
故而,对于网络创作,确实得对自己有个要求:别什么文字垃圾都看,别什么电子废物都输出。对自己负责,也对读者负责。
好吧,其实来看网络小说的人,多数都是偷懒放松的人,所以爽、甜、虐甜才是读者的追求。所求的主要是情绪上的欢娱,但是往往思想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是最可怕的——润物细无声啊!当我某天随口说脏话的时候,我才意识我原来已经被改变了。
与其被人改变,倒不如自己主导这种影响——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构建一个世界,根据自己建设的世界观、设定的人物角色,去组织故事、安排场景,这样一种过程其实非常享受。我最喜欢的剧本类型是《冰与火之歌》那样的,魔幻瑰丽,格局宏大,背景悲沉但是主题昂扬,充分描绘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有英雄有炮灰,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很鲜活,没有谁是谁的工具人。与之能媲美的,大概是《三国演义》这种的了。
《甄嬛传》是个特例,把宫斗剧写得太精彩了,但是说主题不积极,现在想想就觉得那是个大大的悲剧:满盘皆输。与之相类似的是《红楼梦》,写到最后,强行用草木之说来全宝黛之缘,复贾府之势。但是,那个社会制度本身就是错的,时代成了悲剧的原罪。这一类涉及到时代原罪的,太沉重了,写完读者不高兴作者其实也很难开心。
而现代网文都有哪些题材呢?穿越、重生、末世、科幻、修仙、灵异、宫廷、玄幻、仙侠、校园、都市、刑侦、abo、耽美……丰富到让人不敢想象,甚至两两组合,当然大部分都是架空——如若基于现实的话那大部分人根本写不下去,因为写部小说还得查很久资料。总之,故事主角往往都是佼佼者,优秀到大部分有备胎……然后安排各种人物助攻、故事线推动。
架空本身就局限住了故事的高度,世界构建得越倾斜于主角,人物就越看得失真。读者纯粹靠意淫完成再加工,而这种再加工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影响,让读者不自觉地幻想——自己如何如何具有超能力、如何如何万人迷……这感觉,有点像看了一晚上奥特曼的小朋友晚上做梦也在打怪兽一样,思维里留下了那个爽的感觉。
写小说的人,一边痛苦一边爽,写完的时候最爽。
看小说的人,持续性的爽,间歇性的无聊,看完最无聊。
这也是为什么长篇小说可以积累很多粉丝,因为故事再烂也很想让人蹲结局。恰好我属于那种不看完内心极为不痛快的人。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关于看小说、写小说这件事的缘由的讲清楚了。说说结论吧:
确实,个人很像普通大众一样很喜欢看小说,并当作娱乐之一;个人还具有写小说的爱好,并且强烈希望以后可以考虑作为副业。但是我希望我可以多多丰富阅历,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出积极成熟的思想,不要写出误导读者的精神垃圾,更不能制造迷幻读者的精神鸦片。也希望每个读者,理智成熟的选择合适自己的阅读作品,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课余。娱乐之前把学习搞好呀!搞副业之前把主业搞好呀!
溜了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