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刘渡舟

这条论述阳虚阴盛烦躁的证治,阳虚阴盛,盛阴博阳,所以烦躁不宁。无三阳证,又见沉微脉,沉主里,微主阳衰,是少阴真阳衰微的表现。但是这里还说身无大热,说明有微热,阳气没有完全外越,所以用干姜附子力挽残阳。这里没有阴盛阳郁,所以不用白通汤;阴寒盛,顷刻可能亡阳,所以不能用四逆汤,不能用甘草减缓药力。

胡希恕

这一条是接着上一条的,没有提振寒,估计也有振寒。脉沉微,主要就是这条,正面东西太少,只能用排除法。烦躁,三阴病三阳病都有烦躁。烦躁最厉害的就是栀子豉汤证,虚烦不得眠,但是这个证不会夜而安静,昼夜都烦躁,所以这里必定不是栀子豉汤证。不呕,说明烦躁和少阳病没关系;不渴,说明阳明无关。

脉沉微,身无大热,大热一般指表热,就是热笼罩在体表不散开;还有一种就是阳明身大热,不恶寒而恶热。这里无大热,说明表热和阳明大热都不存在。这样就排除了三阳病,那么这种烦躁就是阴证的烦躁。纯阴证有时外边带点热。说明这是由于汗下失法,导致里虚阴寒而烦躁。

阴证的烦躁比较糟糕,古人的说法是阴阳决离,就是脏器战胜不了病邪,所以烦躁。这时阴证里最危险的一个症候,所以用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都是温热要,附子偏于下治疗下利等,干姜温上主要治疗呕吐。这两个药在一起大量使用,说明里面阴寒很厉害。这里没有急迫的症候,所以不用甘草,有急迫症候就要用甘草甘缓。

刘志杰

火神派说这个条文是阳气虚,白天阳气盛还可以与阴气抗衡,所以烦躁,晚上无法抗衡,所以就安静了。无大热不呕不渴,说明没有太阳少阳阳明证,病人无三阳证,脉沉微,必定是少阴证。但是夜而安静,是否也是不得眠呢?病入阴,就出现真阳不足的虚寒问题,内脏没有阳气温煦就不安。这种烦躁,不是热伤的烦躁,而是火不足,紧急求援的烦躁。

真阳不足,面色,眼神,舌脉就要出现阴性的表现,类似癫证和狂证的区别。应该理解成昼日烦躁,夜而安静,不得眠。

干姜附子汤,没有加甘草,就是急温其里,因为再发展一步就是阳外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6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