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音乐相遇后的吟唱美学

图文皆原创

看中央台的《经典咏流传》,把古诗词配曲,由知名音乐人演绎。特别棒的一档节目,不但可以学习传统文化,还能欣赏到优美的乐曲。

仿佛重温了一遍打小时所学到的古诗,太有画面感,忍不住会沉溺其中。一直喜欢唐诗宋词,记得初中的时候背过很多。长大后也喜欢看有关诗词类作家的书,比如叶嘉莹、宇文所安等,还有象《诗经》、《古诗源》这类的书。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因为这样,还曾被哥哥提建议,不要总是看这些没用的,应该多看看专业类用书,更实际。回首一路阅读的轨迹,大多数是由着兴趣来,喜欢什么就读什么,也从来没想过要靠读的那些什么书去谋生。总觉得,对待心灵的后花园不用太功利,人活着总要对自己好一点,去做一些无用之事,纯粹为满足精神上的享受。

这个节目第二期,请来为《红楼梦》唱主题曲的陈力老师。当《枉凝眉》的旋律响起刹那,我的眼泪就自动流下来,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颤栗,就是这么有通电感。

《红楼梦》这部作品几乎占满我的整个少年时代,看过无数遍。也贯穿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只要有放松和闲暇时刻,一时想不起要读什么书,就会读它,常看常新,不厌倦。

电视剧八七版《红楼梦》也是我心目中的经典,无法超越。实在找不出什么电影可看的时候,就是它了。对这部作品和电视剧的爱,是一个情结。长年累月积攒下浓浓的情感,被安放在属于自己精神家园的一角里,默默滋养着我。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由胡德夫老师来演绎,好感动。一位沧桑的老人和这样一首诗,气质很搭。一直很喜欢胡德夫和他的音乐,有自己的风骨,是一位很特别的艺术家。

听他回忆起与余光中的往事,唱起《乡愁四韵》,崩不住又悲伤到不行。记得17,8岁的时候,开始喜欢台湾新加坡马来的作家,三毛、张晓风、席慕蓉、尤今、余光中,到后来的吴念真、王鼎均、林清玄、林语堂、琦君、简媜。

喜欢余光中的散文,尤其《听听那冷雨》、《四个假想敌》、《记忆象铁轨一样长》,简直就是伴着我的青春一起长大。那是无忧无虑随便读书的年龄,就像生命中一段被藏起来的时光。那样的时光里,有那么多丰富的文字陪伴着,光是回忆也觉得幸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汪明荃和罗家英演绎的是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里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算耳熟能详。

让我喜欢的,不仅是这首词,还有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多年来的相偎相依,俩人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两位都经历过病痛折磨,都只剩下半条命,两个半条命,合成一条命。好的情感,需要两人用心经营,不离不弃。都是有智慧的人,才能铸就一生传奇。

古诗词自古以来,天然的就有韵律感,和音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起,诗词与音乐就联称并举。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

乐府,本就是我国古代宫廷中的音乐管理机构,它的一大职责是大量采集民间歌谣,然后进行改编。

宋词本身又称为“曲子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文学体裁。所谓填词,正是根据已有的曲调,填入符合韵律的文字。很多词人同时也兼有音乐家的身份,如柳永、周邦彦。所以,古诗词本身就是可以直接吟诵唱合,十分灵动。

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而言,象《经典咏流传》这样的诗配乐形式,对于记诗词是再好不过。跟着音乐哼哼几遍,估计诗词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一首古诗词,我们可以用眼睛来发现其文字美,用心感受其情感美,用积极的思考感受其思想美,用吟诵来发现其韵律美。

我想,这才是这档节目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吧。

《苏幕遮·怀旧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诗词与音乐相遇后的吟唱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