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苏辛豪放词风,探创作风格差异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生活在北宋,科举出身,名满天下;辛弃疾,生活在南宋,行伍出身,英名千秋。人们习惯把二人并称“苏辛”,因为他们都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比较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两首词,品苏辛豪放词风,探创作风格差异。

一、品苏辛豪放词风

          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两首词的内容,《江城子》从题目入手,可以概括为“密州出猎”;《破阵子》从场景的角度概括为“梦回沙场”。

        诗词是七分读,读词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感受的过程,《江城子》《破阵子》两首词读后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狂”和“壮”两个字。

        《江城子》中苏轼“狂”在打猎的场面和举止神态,“牵黄擎苍”的行为之狂、“锦帽貂裘”的装束之狂、“千骑平冈”的场面之狂;狂在“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的胆略之狂;狂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魏尚的愿望之狂;狂在“西北望,射天狼”,与辽国与西夏对抗的志向、决心和本领的豪情之狂。他渴望重用、建功立业。

        《破阵子》中“壮”在挑灯看剑、号角连营、分炙奏乐、沙场点兵、马快弦惊,军营生活的壮阔的景;壮在“了却君王天下事,䊨得生前身后名”雄心壮志的豪壮的志;壮在“可怜白发生”壮丽纤巧的悲壮的情。军营边角声、沙场阅兵的壮举!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壮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 他渴望报效国家,还我河山。

        从修辞、炼字、手法等角度分析,《江城子》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通过场面描写,描绘了一场装备齐全、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的打猎场面,可谓壮阔。《破阵子》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创设画面,加深意境,描写了战前军营生活中奏乐吃肉的雄豪壮美以及秋点兵的壮大场景,给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根据以上看出,豪放词的豪壮之意在题材上多以军情国事为主,在情感上多抒发豪壮的志,在手法上多使用典故,和婉约词相比,改变了以往的小题材、小格调、小情感,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味,扩大了词的内涵。

二、探创作风格差异

1.关注细微意象,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两首词情感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两词都出现“白发”。《江城子》中“鬓微霜,又何妨”,一个反问语气,表现词人的雄壮豪迈的情感。《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个愤慨的语气,看出作者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苏词豪放之中多了些旷达、超迈、洒脱,具有浪漫气息。辛词豪放之中多了些豪壮、劲键、悲慨,具有英雄气概。

    两词都提到了饮酒。“酒酣胸胆尚开张”写出了作者开怀畅饮,喝酒助兴,从而写出了苏轼的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重在写实,而“醉里挑灯看剑”写出了作者借喝酒来麻醉自己,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郁郁寡欢,醉后梦里圆,重在写虚!

    两词都有军事武器的意象出现。“会挽雕弓如满月”中“会”“挽”两字把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豪情壮志体现的淋漓尽致。而“醉里挑灯看剑”作者借“看剑”来表达自己的心事重重,黯然神伤。

    苏轼出生在北宋,相对而言,皇帝较为英明,比较重视文人在朝廷中的作用,像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名臣均是科举出身。苏轼二十岁被点为进士,可谓少年得志。可因新法施行遭到新党的排挤,被迫离京。苏轼他关注的是朝廷政局与民生疾苦,他的学问个性,使他能够洒脱看待生命中的挫折,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给人的感觉是旷达、乐观和洒脱。

    辛弃出生在南宋,是金人统治下的沦陷区,从小过着亡国奴生活,南宋是一个懦弱的王朝,辛弃疾就出生在这么一个呼唤英雄而又践踏英雄的时代,他关注的是军队,是宋金形式,是中原是否光复 ,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却都未得到采纳和实行,甚至还受到革职处分,长期闲居,长达十八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的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正如叶嘉莹先生评价二人的豪放词:“东坡词超妙,富旷达飘逸之怀;稼轩词沉郁,多愤慨之气。”苏轼的豪放之中更多了些旷达、超迈、洒脱,而辛弃疾的豪放词更多了些豪壮、劲健、悲慨,具有英雄气概。

2.了解这两首词结构形式的不同。

注意两词中写景、抒情句的位置,了解两首词结构的不同。

《江城子》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属于常规写法。而《破阵子》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片不变,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可伶白发生”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中强烈对比,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这种表达手法也正是词的内容以及作者抒发情感的需要,正因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词形式上的常规,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这也正是辛词在苏词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在两首豪放词的比较阅读中,了解到了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因身世际遇、写作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在情感抒发等方面风格的差异。

      不管是旷达还是悲愤,他们都抒发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用豪放之词释放着当时时代的强音。

      品读经典,照亮人生,不管是在失意挫折中常怀旷逸的襟怀,还是在壮志难酬中永葆炽热的感情与英雄的豪气,都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苏辛豪放词风,探创作风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