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1110304_苏颂珂感悟

1、理解而非安慰

曾经我一直以为,当一个人向你诉说他的苦楚,他的难处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刻给予他安慰,而在看完本书后,才发现原来别人即时所需要的并非安慰,而是倾听与理解,他希望你能够和他一样去懂的这种感觉,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去安慰她,不要伤心了,什么什么的,他内心的苦楚并不会有所减少,而如果你是不断的去针对他的倾诉而提问,那他就会觉得你是在倾听他,而当你明白了他的感受之后他会觉得你与他分担了这份苦楚,同时除书外所提,我还认为如果只是单纯的安慰,可能会显得漫不经心而表现敷衍,而去理解则相当于参与进了他的感受,自然大不相同。

2、关注需求

当我们在接受对方像我们表达对我们的不满的时候,这是则应当着重站在需求的角度去分析交流。当我们站在需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之时,有两大好处,其一当我们把对方的不满转化为需求时,我们就相当与把抽象的情感而具象化了,从而也会显得更好的去操作完成了。其二来说,当我们直面对方的感受时,有时会觉得是自己的过错,就会有一些本能的羞愧有退让,而这样却不利于事情的分析与解决。而当我们站在需求的角度有时我们还会认为是对方的需求没有达到而导致的恼怒,于是我们便可客观的去解决或完成对方的要求。

3、佳句分享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诉说你,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此之前到现在我一直认为我是个脾气暴躁听不进去劝说的人,在家中但凡是听到父母对自己的一些话语,就会拔高嗓门去回击,因此我和父母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还有当父母在谈论别人什么什么时,提及我不如时,我也常常会以恼怒替代羞愧。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实在是没必要,为什么不静下心来想想父母的感受需要与请求呢,当你这样去想时,那那颗嘈杂的心便会不由自主的静下来,与父母正确的去谈论而非以一种没法交流的努喊。

你可能感兴趣的:(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1110304_苏颂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