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看得见,用得到——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有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

用不起来,是因为我们读书太少吗?

01

我一直觉得,在当下这个被碎片化信息充斥的时代,像我这种爱看书的人,已经算是一个难得的“深度学习者”了,更不要说我的读书笔记如此精美,我的思维导图如此清晰——每当我向人们展示它的时候,人们无不大加赞赏。

等等……难道我是把自己学习的成果当作展览品了吗?

好像……似乎……就是这样子的。

我不由得问自己: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展示,而不是为了应用吗?当我孜孜不倦地想要把知识装满自己的头脑,我到底有没有想过要把这些知识用在哪里?

02

很多很多年前,当我们进入学校,课堂学习开始了。在那很多很多个日子里,我们只需要坐在教室,老师就会为我们传授那些经过精挑细选的知识。我们没有太多选择的自由,实际上那些自由对于考试升学也没太大用处。经过十几年的课堂学习生涯,我们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我们也习得了一种学习方式——“直接传递模式”。

在“直接传递模式”下,学习只是简单、线性的“传递—接收”的过程,学习的目标只是用静态的知识把头脑装满,实现的只是知识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学习者只是“吸纳者”。

对还是学生的我们来说,让头脑装满知识的意义在于考出好成绩,考试结束了,知识就完成了它最重要的使命。这下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一考完试我们就会把知识都还给老师。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结束课堂学习生涯以后就没有再刻意学习了。除了应付考试,学习没有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那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不会有标准答案。而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参考答案: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03

一旦学习被赋予意义,不管那个意义是什么,都会让我们更容易开始行动。

我的一位朋友说,让她重拾书本的原因是,想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我的一位个案说,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他需要看书去更新自己的知识。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境下,学习的意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重要的是,你要找到那个意义,然后让它自然而然地推动自己去学习,准确地说,是有方向地学习。

我也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意义,可是怎样才能实现把知识升级为技能的目标呢?

04

当学习的意义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的学习模式就要随之升级——从“直接传递模式”升级为“建构式学习”。

“建构式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让提问(question)去牵引我们学习的方向。在“建构式学习”之下,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精进》中指出:“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很重要的一点,要学会提问,让提问成为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我还可以怎样去进行探索?”

学会提问,这其实很不容易做到。

还是回到很多很多年前我们在课堂学习的日子里,我们习得的最深刻的行为模式之一,就是“老师提问——我们回答”,而且回答得越快越好。在很多很多个日子的训练之下,我们都养成了习惯,只要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就会快速地在脑海里寻找答案,然后第一时间进行回答。

当我问孩子:你知道自己这次考试体现出来的不足是什么吗?孩子快速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就是知识点不够熟悉。

当我问家长:你知道孩子做作业要花很多时间的原因是什么吗?家长快速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就是不专心,做事拖拖拉拉。

在以前,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我们就可以长舒一口气坐下,然后继续神游。可是现在,我们会发现,快速给出答案之后,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现实中那些顽固的问题。

这样的困难其实在提示我们,要从“自动回答”模式切换到“自动提问”模式。要学会延缓回答,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探究、学习时间。

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当没有问题引导时,我们常常只是零散、随性地去涉猎学习材料,去捕获一些不相干的知识。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得到一盘知识的沙砾。在问题牵引下的学习,是连续不断地构筑着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连缀在一起。

这里我想到了两个英语单词:question和problem。很多人(比如我自己)可能还不自觉地活在老师提问的恐惧中,把question 视为problem了。要知道,只有透过提问,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的回答才会和以前不一样,才会引领我们走向不一样的结果。

05

《精进》一中指出: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有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有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而学习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并不冲突,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如何不把知识当成是一种静态的、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本里的东西,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动态的、可运用的、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书中给出了三种让“知识技能化”的操练方式,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

而当我着手写这篇读书心得的时候,我其实是选择了写作式操练。

写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建构活动。在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之前,我都需要重新回顾自己原有的知识,同时对新的知识进行解构,再重构,最后融合成一个自洽的知识体系。写作是我一直以来熟悉并喜欢的活动,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去选择让知识技能化的操练方式。

06

在以获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建构式学习”模式下,新的学习循环就产生了。这是一个构筑信息、知识扩展、技能提升的良性循环:从提问出发——梳理已有的知识系统——有目标地吸收新信息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形成深度知识——在实践中操练技能——获得反馈——进行反思和继续学习——再次操练技能——扩展和修正后形成新的适用性知识系统……

结尾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在这个良性循环中,“获得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会陷入闭门造车之中,无法形成具有“适用性”的知识系统。

成年人的学习很不容易,难点之一就是无法像课堂学习那样及时就学习效果获得反馈。所以,每一个愿意给我们反馈的人都值得我们珍惜。如果您已经坚持看到这里,我诚邀您也成为一位愿意给我反馈的人,您给我的每一个留言,都会是我学习知识和磨练技能路上最宝贵的指引。

关于《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我原本是想就书中所有打动我的主题,包括时间、选择、行动、学习等,都在一篇文章里进行分享。但我发现这本书的干货实在太多了,要在一篇文章里写完需时太久。所以我决定遵从书中“完成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思路,只选取“学习”这个主题来进行分享,以便在学习之后及时操练自己的写作技能。对个人成长有兴趣的小伙伴,相信一定能从书中得到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知识看得见,用得到——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