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0

今天是2020年的倒数第三天,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作业,还有三天就将离开这一年了。

                  (一)

有人说,告不告别每天都还是一样过,每年也都是一样过。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如果你对时间是无感的、无痕的、无缝的,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告别仪式感呢?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没事找事呢?

时间流逝给我们的感觉是以事件的发生来定义的。

2020发生事件的严重性以股神巴菲特的“活久见”为最有力的说明,可是美国股市在两周五次熔断后不久,美联署罕见的大放水,股市又以一个“活久见”v型反弹至今。国内股票市场也基本相同,虽然百业受损,唯有股市独树一帜。这是不可想像的,狠狠地打破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说法,应该改为股市是流动性的晴雨表,资金的晴雨表。

然而其他市场却没有金融资本市场这么幸运,特别是民企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好在我们的制度优势在这次疫情的应对和控制中彻彻底底的表现出来了。

我们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抑制住病毒传播的国家,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上可以让大家告慰和放心的数字,也是一种制度选择结果的彰显。

“活久见”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仍然还没有尘埃落定的美国大选,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崎岖和跌宕。当我们原以为制度最完善、文明程度最高、离上帝最近的国家,竟然在疫情面前如此的无能为力,两党之间的分歧导致精英与民众之间、贫富之间、媒体之间严重的撕裂,互不信任的伤口短时间内是很难愈合的。这是谁的错?特朗普的错?奥巴马的错?还是华尔街的错?不知道,但也许是中国的机会。

                    (二)

一说到告别,一说到这一年,可能很多都是伤感和不满,如果重启2020,也就是重过一遍2020,我们又会怎样呢?会不会少一点遗憾,多一些收获呢?是不是有更多一点进步和满意呢?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给自己梳理一下计划的完成情况,也要准备明年的新计划,还有立flag。

今年没有这样做,原因之一是每年的计划都完不成,而且差距还挺大,这样还不如不列计划。但flag还是要立的。

我可以立的flag就是在2021年减重10斤不反弹。

不列具体计划不等于没计划,只是在今天把一年的详细计划全部写出来不实际,写的时候心大,好高骛远,贪多嚼不烂,这个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

每年仍然需要目标和计划,诸如在工作、健康与身体管理、理财、情感关系、家庭亲情等等。

我们仍然可以尝试各种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比如可以借用邵恒头条介绍芃芃的方法,用30天时间为单位,吃素或者轻断食(一天或者48小时除了喝水不吃东西),建一个群天天打卡来监督自己,或者30天每天记录捡看见的垃圾,无论在酒店还是家里还是在路上,再比如见人就微笑,再忙也要微笑,还有不吃宵夜,不吃甜食,不吃饱,等等,也都可以建一个群,互相接龙打卡。

当然创新和尝试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的,比如,学一门手艺,比如打太极拳,练书法,学英文,或者完完全全的看完一本书并做笔记,也可以尝试突破一下人际关系,总有那么几个与自己虽没有利益冲突的人,但就是配合不畅,疙疙瘩瘩,但又必须每天见面打交道,做不到物理上的隔绝,就要想办法做一次关系融合突破的尝试。

                    (三)

在告别2020年时间的时候,也永远告别了这一年里离开我们的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但在原子的世界里,没有告别,在另一个无法感知的平行的世界里,也许是永生。

我们在一个本来没有意义的生命里,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在五千年人类文明里,哲学家和我们一起,寻找了二千多年,依然没有答案。

可是人类社会的组织,系统控制,包括个人的教育和学习,都是一个逆熵或者熵减的过程,这与自然界从有序到无序的熵增过程恰恰相反。

这个熵减的过程,形成了我们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生命体验;这个系统运转的每一刻,连接起来就是我们的一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期。

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是对过去和未来最好的交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别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