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的这位家长控诉,自己被要求批改作业、辅导功课,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更辛苦?

这位江苏家长的“退群宣言”受到了许多家长、老师及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位爸爸在视频中愤怒的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不满。俗话说得好:“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虽然有点调侃的味道,但是确实简单明了的描述了当代许多父母辅导孩子的真实写照。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拥有最好的,也希望老师能给自己孩子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很多时候家长以为自己安排妥当的事情,总会朝着自己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把孩子送进学校,希望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成才,换来的却是自己忙于生计的同时还要完成老师每天交代下来的任务,除了这些,在很多事情似乎也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为什么家长和老师关系紧张呢?

一、新媒体时代家长和老师距离拉近

以前新媒体还没有发展起来,老师和家长保持着一个人际相处中相对安全的距离,那时候的沟通方式单一,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方式主要就是家长会和家访,彼此都保持着面对面交流时最好的姿态,没有任务要求,没有频繁的互动,始终保持着和谐友好的关系。但在新媒体时代,家长和老师距离被拉近了,以孩子为纽带建立了家长群,设立最开始的初衷是希望家长能协助老师辅导孩子,在字面意思上都是那么美好,但是在实施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东西却变了。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三角关系中,孩子在经济上依赖于家长,在学识上求助于老师,是实际上的关系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种种关系和矛盾在微信里交织,即使没有把矛盾摆在明面上,实际彼此之间已经站在了对立的位置。

二、没有互相尊重

在现在这个人人追求平等的时代,教师的地位逐渐下降,家长已经不会高看老师。家长的认知里,已经默认双方是平等的。双方产生冲突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在老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数落家长的不是,家长感觉自己没有被尊重,当然无法有效沟通。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的家长的人格。在家长的角度也要做到尊重老师,即使是遇到了问题也不要盲目起争端,先协商沟通,毕竟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孩子,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不过在一些任务分配上出现了分歧,是有沟通余地的。

三、教育孩子到底是谁的责任

在众多的案例上面家长和老师都在围绕一个点发生矛盾,那就是责任。在家长群中不是家长在质问老师的不负责,就是老师在指责家长的失职。家长退出微信群,表面上显示的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但在矛盾背后所折射的则是在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老师与家长责任的一种混乱,正是这种混乱导致了家长总是觉得自己做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而老师总会觉得家长少做了应该做的事。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家长在里面起到的是一个监督作用,而不是代替老师批改作业。平时任务比较重不是把责任推给家长的理由,倒不如多花点时间规划好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家长也要认识到孩子的教育并不单单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自己作为父母本身就有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一味指责老师分配了太多任务,要思考一下自身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缺失的部分,是否有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有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究竟谁对谁错呢?

小的时候最怕妖魔鬼怪,读书最怕老师叫办公室,工作最怕领导的突然问候,有了孩子最怕家长群@所有人!江苏家长的退群,其实暴露了家校关系的紧张状态。退群只是个导火索而已,主要还是对老师的工作做法不满。但实际抛开这个事件,站在两种身份的角度去分析对错其实没有多大必要。环境决定了老师和家长变得更近,不管是住在学区房还是城中村,我们都被互联网包围,并且一切都与之息息相关。在老师和家长冲突的现象上面,双方都背负着重大的压力,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立场不同罢了。双方多点理解,教育离不开双方的紧密配合,不然最终的直接受害者还是孩子。

那么您觉得家长群里有怎样的人生百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