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 自律的快乐

在9月28号的时候,爸爸带着耳机,完整的听完了“得到”上张遇升老师关于 失眠 的课程,听完之后很受触动,再次感受到这一点:

人只有克服自己的本能驱使,让自己变得自律、可控,才能得到更长久的快乐。万老师过去的课程中提到过,快乐也分很多种,有的快乐来的快,去的也快,比如吃冰激凌、打游戏、刷抖音;有的快乐,不容易获得,但一旦获得,也不容易失去,比如读完一本书之后的回味和感受,比如写出一首诗的成就感,甚至在未来某个场合为更多人读这首诗收获的快乐,再比如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魄的快乐。

在这个社会上,有大把的人,都愿意去追求短暂的快乐,这没什么不对,因为从生物学基础上讲,每个人都是受到多巴胺支配,受到欲望支配的,比如爱吃肉、爱吃甜食、爱偷懒等等。这些本能的欲望,是人在十几万年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它们能够帮助人类,抵御自然环境中的种种危险,让人生存下来;因为,在过去的自然环境中,人的祖先,智人,不容易吃到肉食,不容易摄取到高热量,并且需要时时刻刻保存能量,所以爱吃肉、爱偷懒都是好的特性。可是,到了今天的社会,这些特性却不再适用,而那些能够克服本能,获取更长期的快乐的特质,却更加宝贵,能够让个别人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比如足够专注的投入、保持独立思考、坚持锻炼、保持乐观和开放等等。

但是,坦白说,爸爸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做的并不够好。这一点上,爸爸希望可乐宝宝能够做的更好,更棒,因为爸爸相信可乐一定是不平凡的宝宝。

爸爸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自律公约,具体有下面这样几条(可乐宝宝能发现亮点吗?):

可乐爸爸的自律公约,2019.9.28

爸爸把这个图片发到了朋友圈,给妈妈看,妈妈居然也没有发现亮点。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求我们完全不去追求那种短暂的快乐,短暂的快乐是必须的,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奖励,不过过度的追求短暂的快乐,会让人迷失自己,让人觉得空虚、无所事事,最终很痛苦。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呢?昨天读万老师的《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中的一篇文章,看到了国外科学家分享的一个方法,即“间隔”,即最科学、可取的方法,就是拉长这种短暂快乐的时间间隔,里面有很多非常可信的科学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可乐宝宝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

好了,北京的冬天来了,今天很冷,还下着小雨,但是今天爸爸做了一个大事,就是敲定了可乐一家子搬家来北京的住处,可乐宝宝就要来北京跟爸爸团聚了,想一想,还是很欣慰的。

爱你们。

北京的冬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0.13 自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