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自带的感知能力——攻击性

德国老师道恩与我们一同享用中餐的时候,她正想通过这个机会学着如何使用筷子夹菜,很多同学不知道她的用意,每天都有好几个同学问她需要给你提供叉子吗?她都很有礼貌的回应:不需要。直到第五天,又有一位很友善的同学问她是否需要叉子,她就控制不住大声的回应:不!需!要!

当出现攻击性的时候,她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在配合了。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很不好的状态,或者在外人看来是有攻击性的时候,是孩子已经忍耐了很久了。这也可以解读为一个人的领地或者一个人的界限被别人不断的去践踏,不断的去侵略的时候,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的反应。

想想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庭院,当你的庭院被人无情的去践踏,一直去侵犯到你的领地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压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很顺从,他们不会说不,就是这种过份乖巧的孩子正是需要家长去警惕的。反到是那种能够大声表示反抗的孩子,才是健康状态的孩子。

人的保护机制,在攻击性的层次上有三层。

1、通常情况下孩子是比较真实的,当他用感觉不爽来表达出我现在不好了,总是希望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如果家长知道这是一个信号的话,那么家长就会接纳和聆听他的感受,这是孩子第一层的保护程序。但是当家长如果没有解读到这个信号的时候,认为还是是不听话或者是在捣乱,家长可能就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码,用语言羞辱孩子或者将孩子暴揍一顿,那么孩子就会进入到第二层的防御。

2、当大人强行将孩子这种表现不好的状态压制下来的时候,孩子会变得很安静,这并不代表孩子的问题被解决了,反而是升级了。孩子会觉得得不到帮助,这样抱怨的情绪就更大。而后引发身体上的反应,头疼、肚子疼,导致心理躯体化。如果继续没有得到解决的话就会进入到第三层的防御。

3、这时候所有得压力和能量都会往下压,导致这个人从身体和心理上崩溃,所以这种崩溃会以抑郁或狂躁的方式展现出来,如若出现这种症状,通常已经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来干预才能慢慢的修复,靠自己已经很难自愈了。这就是攻击性没有得到保护,所带来的层层递进的后果。

所以不管是悲伤、害怕还是攻击性都是保护人很好生存下来的基本情绪,都可以把他视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仅仅是一个邮差,它只是来报信的,不管是对自己的感知,还是家长对孩子的觉察,都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所以家长需要尝试去做的就是接受这个信号并且正确解读这个信号。这个信号没有好或坏的区别,只有看到这些信号的意义和重要性才能保护我们看到自己和孩子的状态 ,并且去做相应的处理和回应。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初始的攻击性被接纳,知道他正常的攻击性不会毁灭别人,慢慢的这个攻击性就会转化为正面的生命力。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所以,要正视我们的攻击性,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基本感觉。丢失了攻击性就相当于缺失了人格完整的一个部分,从而失去作为人的活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天生自带的感知能力——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