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读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有感

  大寒时节最出名的诗句,应该还是苏东坡的那句‘’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吧。关于‘’我有一瓢酒‘’的诗句,还有不少,如唐代韦应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等,宋代陆游也有。

    这一瓢酒,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的诗脉所在。汉代时,不知名的诗人就在《别诗四首》中说:“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这是依依惜别之酒。在韦应物之后,苏轼在《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说:“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这是共同追求精神快乐之酒。黄庭坚在《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 说:“我有一樽酒,聊厚不为薄”,这是深情厚谊之酒。陆游在《夜酌》中的“我有一瓢酒,与君今昔同”,这是追远怀古之酒。

    苏东坡大寒时节赠巢三的这首诗,他尽力渲染自己的穷困潦倒,个人倒是觉得他只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反衬自己的郁闷与不满。两宋朝庭很富有,给官员们的待遇那不是一般的好,高官们动则相当于现在几千万的年薪,中下级官员的生活也很优渥,看看宋江这个‘’科级干部‘’的生活就清楚了。苏东坡在朝中担任过高官,虽然因反对变法,被贬为地方官,一降再降,但生活肯定是过得下去的,不至于像他自己讲的那么不堪。当然,用了这种手法,也衬托他与巢三之间朋友的真挚情谊,‘’我有一飘酒,独饮良不仁‘’

    唐代杜甫也经常写自己的潦倒生活,这是真的潦倒。唐代前期虽然国力强盛,财富充盈,但也是个开疆拓土危机意识很强的政权,东征消灭高句丽,西征剿灭招降东突厥,追击西突厥,经营西域,西南收南诏,抚吐蕃,国力消耗很大,朝庭没钱,官员们的待遇一般,包括宰相这样的高官。杜甫只担任过些六七品的中下级官员,又碰上安史之乱,就连这差事都丢了,只得到处投奔朋友,自然这日子过得很潦倒了。他诗中的穷困潦倒,那是真的穷,真的困顿。朱熹等复兴了所谓‘’新儒学‘’(理学,道学)(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得到了强力推广而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但好景不长,到魏晋时兴起了所谓‘’玄学‘’,南北朝隋唐时期佛学、道家与儒学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儒学说不上湮灭,但不彰显是事实),故意拔高了对人的道德要求,特别是儒家知识分子,人人都要成为‘’圣人‘’。朱明王朝建立,以朱熹的儒家学说为全社会的正统思想,朱元璋起于草莽,靠自学粗通文墨,长期的受压制,导致其心理极度变态。读吴晗的《朱元璋传》,很幸庆没有生活在朱重八统治的时代,否则,你读书也好,当官也好,经商也好,要时刻小心被砍脑袋,那真是人间地狱。明代时的朝庭离不开官员们,但对官员的态度是极度变态,待遇也是奇差,又有做‘’圣人‘’这么高的道德要求,当然是搞不长久的。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几载,甚至几十载,这些都是培养成本,中了进士当了官,生活还比不上普通老百姓,这可能长久吗?人性是不可能用强制手段泯灭的,那怕是砍头如割韭菜,剥皮实草,还是前赴后继,朱元璋快入土时也感叹,这些人是杀不胜杀的。古今相通,过高的道德要求,可以管一时,管不了长久。长久之策,在于制度,以及宽严相济的合理政策,包括待遇政策。(2022年1月2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寒时节读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