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毛利带来高福利,而不是高福利带来了高毛利

近期学习刘润老师专栏,惊叹现实中的商业就是这样子的,笔记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学习互联网企业,我们应该注意四点:

第一, 学习必须“穿越”,要学大公司的小时候。

马云曾开玩笑说,阿里创业时,街上的人只要会走路,不是太残疾,我们都招回来了——很多公司在创业早期是很难招到优秀人才的,因为它们的前途并不明朗,不被看好。所以,如果学微软,就学30年前的微软;如果学苹果,就学1997年的苹果;如果学谷歌,你不应该学谷歌今天是如何用“福利文化”吸引优秀人才的,你应该学18年前刚刚创业时的谷歌,是如何在吸引不到优秀人才时,依然获得成功的。

第二, 学习不能“任性”,不能仅仅去看哪些是容易做的,哪些是好玩的,哪些是想学的。

你看到的原因,有可能跟企业成功的真正原因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学习时,一定要看它最强大的那部分。比如学谷歌,也许它最强大的部分是把握了时代脉搏,开发了新颖产品,之后的种种努力都是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

第三, 学习不可“迷信”,企业创始人的成功学有可能是毒药。

根据“80/20”原理,80%的价值来自于20%的因子,其余80%的因子只创造20%的价值。可是,创始人通常会把他遇到的困难、克服的障碍作为成功的原因,因为他投入了80%的精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至于他自己都会误以为是这些事情创造了80%的价值。这就是可怕的“当局者迷”。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真正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这时候,成功者的成功学反而变成一种毒药。

第四, 学习要有“系统”,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我们要用系统论的方法看待成功的企业,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努力研究那些失败的企业。因为成功的路上可能有100个坑,成功企业很幸运没有遇到其中98个,并且跳过了最后两个,我们要学习它是怎么跳过这两个坑的,也要研究那些掉进另外98个坑的公司,让自己少走险路、弯路。

我们总是忍不住模仿榜样的一言一行,甚至一颦一笑。模仿这些,最终,你可能会成为“没有灵魂的他”,而不是“被他激励的自己”。学习榜样,要学习是什么习惯成就了他们,而不是他们成功之后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毛利带来高福利,而不是高福利带来了高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