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自己不带滤镜,依然美丽

最近频繁的听到这么一句话:你要学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听起来倒是毫不费劲的感觉。

但其实,做起来可并非那么容易。

我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其实自带滤镜,有科学实验表明: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自己,比别人眼中的自己好看30%。

正如罗振宇在跨年演说上说的那段话:如果你问绝大多数人,长得丑的人会自卑吗?得到的回答多数为:我怎么知道,毕竟我的样貌是中等偏上。

所以,从外貌开始我们就没有办法客观的看待自己,更何况如此懂得趋避厉害的我们,在其他方面更是难做到客观。

不过主观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至少有些主观感受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足够自信。

就拿此次此刻在写文章的自己而言,我觉得这篇文章真的是写的很不错了,用词准确,语句流畅,主题明确,说的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但是,如果你换一个人来看我的文章,可能得到的就是:这是什么鬼?流水账吗?…

如此说来并不是为了否定自己,毕竟对于自己而言滤镜的功效还是挺强大的。只是想告诉自己如果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吸引别人,那么就一定要少带主观情绪,多想想客观事实。

就拿演讲来说,一场好的演讲一定是给人启发,力量或是温暖。如果你说的内容太复杂让人听都听不懂,又或者是说的太无趣让人毫无继续下去的欲望,那为什么要上舞台上浪费掉这一次机会。

那要如何做?如果用自带滤镜的眼睛看自己一定还是OK的,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写了那么久,准备了那么久,内容与付出一定是成正比的,答案可是未必。

比如,你准备了一场演讲内容是你专业上的一些内容,为了显示专业你用许多的专业名词,而台下听你分享的听众也许对你的专业技能感兴趣,却未必听得懂你那些深奥的名词。

这个时候,我们要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内容。如果我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人,台上的人要怎样说我才能听的明白这件事情,并且对他保有深刻的印象?

所以,平常可以试一下不带滤镜看自己。是否还如想象中的那般美丽?见过百般真实,可能会更爱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愿自己不带滤镜,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