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别论篇第七2——阴阳发病之症状

(原文)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痛;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


(解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说:肠胃二阳(二阳,中医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如果病久了就会传化为风消(风消,古病名,指因情志郁结而形体瘦削的一种证候。妇女则见经闭,其发展可因血虚气郁而生内热,阴液不断被消耗,形体日渐消瘦),再严重点就会传化为息贲息贲是现在说的肺积病,相当于肺癌),就治疗不了了。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痛;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说:三阳病多是指六腑病如大肠病变、小肠病变、膀胱经病变、胃经病变等,起病的原因都属于外感风寒、风热、暑湿等邪气而引起咳嗽咳痰、恶寒怕冷、大便稀溏发病,多带有寒热的症状,下部发生痈肿,出现两足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了就会传化为索泽皮肤干燥而不润泽,,再严重点就会传化为颓疝古病名,指寒湿下注所引起的阴囊肿大,睾丸肿大坚硬,重坠胀痛或麻木不知痛痒。妇女少腹肿的病症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说:一阳(少阳经)发病,吸气少且困难,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了就会传化为心掣心悸掣动,因心气虚寒,或因胆与三焦火炽传心所致再严重点就会传化为隔(肠胃不通,饮食不下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阳阴发病一阴,指厥阴。也指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一体,三阴经联合之称,主要症状为惊骇背痛,常常噫气饱食或积食后,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常常打呵欠,这叫风厥是指的肝气郁滞,横逆犯胃。使得胃气失和而出现噫气等症状的,叫风厥。病因为肝胃失和,肝属于风木之气,胃属土,肝受郁滞则横逆犯胃使得胃气上逆而得病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二阴和少阳发病,腹部胀,心满闷,时叹气。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三阳和阴发病,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身体痿弱无力,四肢不能举动。

今天学习了阴阳发病之症状在这里多说一下,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五脏功能: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核心,心通过血脉将气血津液输布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思维和意识活动的中心,在人体处于最高领导地位。肝主疏泄,调节人的情绪,帮助消化,肝主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脾主运化,是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输送的主导,为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血脉之外。肺主气,司呼吸,是呼吸新陈代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输布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肉皮肤。肾藏精,负责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被称为“先天之本”,肾又主水,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别论篇第七2——阴阳发病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