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一个自由头脑的构成

1994年拍的电影,高中期间有一天点开观看,不到五分钟就换片了。今日一个大雨连连的下午欣赏完了。

故事主人公瑞恩,身份为银行副总裁。因被冤枉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进监狱。在狱中结识了能弄到各样东西的狱友——瑞德。瑞恩从瑞德处得到一把锤子、大海报等,在贴海报处的墙面挖通一个大洞,成功越狱。期间他通过自己的头脑,为监狱扩建了图书馆,帮狱长诺德洗白黑钱,账户留在一个捏造的人身上(期间的神操作不知所云)。越狱后的瑞恩拿着狱长诺德的37万美元,以他捏造的身份前往墨西哥的太平洋岛屿上实现自己对温暖无记忆的余生的希望,电影以瑞恩在这片蔚蓝色海洋的沙滩边于好友瑞德重逢而告终。

当然,瑞恩揭发了肖申克监狱的谋杀与贪污,帮助进监狱的犯人获得高中学位......

情节的曲折、巧合、悬念引人入胜;“人们不是忙着生存,就是忙着去死”、“希望是最好的东西”、“有些鸟本来就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它身上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等台词耐人寻味。

瑞恩遥不可及,他的自由头脑中装着很多深思的品质。

首先是希望。希望既是在今日太阳落下之后期待第二天朝阳的升起,期待谢了的花儿明年再开——一种对既定事情的热情。但希望更是身处泥泞仍能坚信美好、向往自由、主动生活。剧中的布鲁克斯在监狱中生活了50年,真正出狱之后却不知道如何在现实生生活中生存,而选择头悬梁不再留下来。瑞德在狱中四十年,如没遇见瑞恩,也将变成第二个布鲁克斯。而瑞恩即使被命运捉弄了二十年,还能心存希望,选择“忙着生存”的生活哲理。不过对于瑞恩,只有如不存在般的羡慕,心灵万念俱灰比在黑暗中自己发光要来的容易。

还有聪明的头脑。一个月不说话的瑞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找瑞德要锤子,然后是大海报,他其在一进来就在谋划自己的出路。他太聪明了,聪明到周围的一切都在给他铺路。他把锤子曾在圣经中躲过了排查,利用法律知识帮狱所人员减少税收,为自己捏造了假身份,一方面开账户以获得狱长的黑钱,另一方面越狱后成为了所有人都不认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成了观众眼中的暗箱操作。聪明睿智遥不可及,但自发的主动的为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寄希望于别人这倒是值得学习。寄希望于狱长,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把能为瑞恩洗白的证人给枪毙;寄希望于法律,它也只不过将无辜的瑞恩送进监狱。你以为的正义在这没有及时光临。

如果在执着和行动两者之间排名的话,先排行动吧。“最厉害的人是立刻行动的人”。这个词对沉迷于书海中的低迷知识分子实在意义。当然执着在人物身上相当明显:挖洞二十年,为了扩建图书馆每周不间断给州议院写信,坚持了六年在获得200元敷衍喜欢后改一周一封信为一周两封信。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瑞恩谈论自己妻子的那一段:不愿表达的性格让我将妻子推开,是我杀了她,虽然我没有开抢。这是对不公平无奈的解释。“我处在暴风雨的中心,可这暴风雨持续的时间太长了”。电影所展示的人物内心毕竟过于苍白,瑞恩心中对这一切不公平的待遇、对和高尔夫教练偷情的妻子内心持有多少怨恨或者这怨恨是什么时候消散的,不为人知。不过,他终将没有为仇恨所改变,没有把仇恨继续具化,这既为人欣赏,也让人愤愤不平,因为一个诺德的死远远不够。

身处黑暗仍期待光明,不被怨气包围去实施解决问题的行动,这便是现阶段慢慢恢复元气中的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肖申克的救赎》——一个自由头脑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