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传说:悼屈原
旧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盛大节日。民间庆典活动的排场,仅次于春节、中秋节和元宵节。
传说,端午节是屈原的祭日;当初发起这个节日庆典,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也叫:五月悼。悼字存疑,下篇再说。
据屈原的传说讲:当时楚人敬爱屈原;恐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便于他的祭日,往汨罗江猛抛粽子喂鱼。江中的鱼吃饱了,就不会再吃江底的屈原,希望他漂上来。
这个传说真是奇怪:仿佛鱼类反比人类更有情感;它们有粽子吃,就不再吃人。但似乎鱼类又很无情、也很廉洁似的;自己吃饱,却不再为儿孙多占。吃饱粽子的鱼,似乎完全忘记了:江底的屈原也可以吃。
因此我想:粽子原不该用来喂鱼;而应该让楚襄王和他的爱卿靳尚之流,多多吃才好。他们如果吃饱粽子也像鱼一样,或许就不会再吃百姓。
自小从这种故事活过来,自然会产生许多类似的逻辑迷茫;但临近端午节,一想有粽子吃,也就忘得干干净净;从未记起屈大夫那些优美辞藻和动人歌哭。
二、粽子种种
据点滴得来的信息可知:中国各地的粽子所用材料,以及形状、风味、大小等等都不尽相同。但有两个特征大致近似:其一,所用主料,都是糯米。
其二,所用粽叶,都是泛着天然清香的半水生植物的叶子;比如荻叶、苇叶、箸叶、蒲叶、莲叶、宽扁的竹叶之类。
各地粽子的差别,多是附料的不同。笼统的附料大概有:大江豆、红小豆、花生仁、豆沙、大枣、胡桃仁、核桃仁、栗子仁、松籽仁、莲籽等等。
南方各地,更是不同;粽子附料常带荤腥;比如鲜大肉、鲜禽肉、各种野味肉、腊肉、蛋黄、火腿、蜜汁果脯等等。
单就形状观照,各地的粽子,多呈四角近菱形、近锥形、纺锤形、扁方形、扁圆形、扁柱形等等。粽子形丽兮,酷若美人;真可谓玲珑俊秀,仪态万方。
另外,西南地区的壮、傣、黎、苗等少数民族,还多流行竹筒粽子。但这种风俗,可能与端午节的关系不甚相干,而与他们的日常饮食特征和习惯有关。
三、关中粽子
秦岭终南山下,沣河流域上游;北方关中的粽子比较简单。粽叶,一般用荻叶或苇叶,有时也用莲叶。主料和附料采用糯米、大枣、大江豆、或红小豆。
粽子大小,不到一巴掌。形状,多呈四角近锥形、或四角菱形、或四角称砣形。外面再用泡软的黄花叶绑(缚)起来。加工粽子的整个过程,当地人称:缚粽子。
待缚好一大筛粽子,放进大铁翁锅里:锅底下坐着甑篦;锅里水不能太多,刚淹过粽子的样子。锅烧开后,灶下用慢火烧;连煮带蒸,一整夜方熟。
早起开锅时,清香扑鼻。关中粽子,在中国算不得上佳。但在北方少米地区,能吃到自家缚的粽子,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当地人缚粽子的粽叶,釆用沣河沿岸的宽荻叶或宽苇叶。近多年来,沣河流域的芦苇不多,粽叶多由陕南商州一带贩运而来。
煮粽子的时候,顺便用旧年采收的莲叶,把粽子食材包成小疙瘩,放在锅里与粽子一起蒸煮。我们小时候称其为:莲叶粽子。当地人称作:莲叶疙瘩。
缚粽子所用糯米的稻谷,是关中沣河流域上游自产的水稻品种:红蛮稻。缚粽子的黄花叶,采自田埂;是自家平常收管晒干后攒下来的;使用时先用水泡软。
余者附料如大江豆、红小豆、花生,都是自家沙滩旱地生产。但关中不产大枣,多是从陕北榆林或河南灵宝购进。虽处北方,当地人还是比较喜欢吃粽子。
四、送粽子,卖粽子
沣河流域上游产大米、产糯米;河滩旱地也产豆类作物。当地人会缚粽子、也比较爱吃粽子。但在困难时期,粽子却是奢侈品。听过来人说:小时候逢年过节,倘能吃上一两个粽子,自然特别高兴。
当地人走亲戚、送粽子的礼程是:舅家给外甥送,丈人家给女婿送,娘家给女儿送。
此外还有:姑家给侄女送。但此款礼道,只限于娘家长辈离世的姑母和侄女之间。姑和侄女本是同一娘家;娘家长辈离世后,姑姑即是侄女的长辈。
送粽子的时节,并不只限于端午。过年的后期,也送粽子,规则与端午节的礼程相同。过年的这个礼节称作:回拜。
困难时代,缺钱家庭有胆大的人,放工后晚上抽空缚粽子。煮熟收起来,逢集日,用五升笼儿装起来,上面苫一条大羊肚手巾;偷偷地提到沣河岸秦渡街的集市上去卖;换了钱回来使唤。
五升笼儿,是用细竹篾编制的长方体小篮框;容积大约是五升。关中人装东西、行门户,一般都用它。
当年卖粽子的故事,大人有时顾及面子,不愿去干,也不能干;会被当成资尾割掉。甚至还会被上线批斗。
再顾及面子、再有高压;但钱是永恒的硬货,没有不行。胆大脸厚的家长,只在家里缚粽子煮熟;提前定下单价,由家里年长一点的孩子提到集市偷偷去卖。
当时的行情,一个粽子大约五分钱。五分钱,就是当年人称“小银元儿”的那种五分镍币。
我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有记忆。她说:外婆是缚粽子的好手;逢寒暑假,大舅常去秦渡街、高桥、灵感寺卖粽子;换来钱,供给她们兄弟姊妹念书用。
我现在忽然佩服大舅。那时像他一个十几岁大的男孩,就要担负如此重要的家务;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现在好了,满集市都有卖的;超市还有冷冻粽子。
如今人们把粽子当点心,估计早已犯腻。粽子的物料难克化,热粽子吃的多,都会顶胃泛酸,何况冷粽子;更不能多吃,否则一定会落下胃疾。当地有句俚语说:日弄瓜娃吃冷粽子呢;大约包含此意。
五、玫瑰粽子与蜜桔
我自幼忌口,中医说是胃凉;所以不大喜欢吃粽子。后来流浪到各地,却禁不住当地美味小吃诱惑,粽子算是一个。
比如吴兴、上海、嘉兴一带的大肉粽子、火腿粽子;江西南昌、九江的蛋黄粽子;广西南宁、邕宁、隆安一带的酱肉粽子;还有家门口、西安回民街的蜂蜜凉粽子,等等。
但只是尝尝,都不敢多吃。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刚离校的那年,正值端午时分,我去了一趟宜昌。宜昌水土优越,是养人的地方,女孩子都很美丽。
宾馆名叫桃花岭,服务员个个艳若桃花,都像传说中的王昭君一样美。
一天回房时,见她们几个在本层的吧台小声唧唧喳喳、有说有笑。瞥一眼过去,好像吃什么东西。驻步看了看,估计是粽子。
我随口说了句:吃什么呢,这么香。其中最熟悉的一个女孩见我止步在问,她微微笑了笑。接着递给我两个玫瑰粽子,用塑料袋装着。她叫我拿回房间去吃。
我忽然明白,宾馆走廊不让吃东西,服务人员更不允许吃。她们好像违反了纪律。这两个玫瑰粽子原是用来封口,叫我别嚷嚷。
自此我们聊起来。她果然是秭归人,家里还有桔子园。临别,我送给她一件小礼物。
当再去宜昌的时候已是深秋时分,桔子熟了。我不由自主去了桃花岭宾馆,还是住在那幢那层;向服务员打听起她来。
谁知早已物是人非,哪里问得到。
新调来的女孩,见我问这问那还挺重感情;她似乎很高兴,说她家住在葛洲坝附近的瑶湾;家里也有个大桔园。
葛洲坝一带的土岭乡村,家家都有桔园;瑶湾蜜桔在全国都颇有名气。这次,我得到她送我的一小袋蜜桔。
再后来去宜昌,已是十多年以后。我还住在桃花岭宾馆。宾馆服务员,依然像传说中的王昭君一样艳若桃花。
闲聊之时,我还向几个小丫头讲起十多年前的蜜桔、讲起两个玫瑰粽子。
她们听了都在笑,抿着嘴不住地笑。不知是笑我多情,还是笑我太傻。
她们笑着对我说:曾经送给你玫瑰粽子和蜜桔的两个王昭君,这会儿,可能早就在给谁家洗衣、做饭;领着她们的孩子看桔园呢。
听罢我犯了一阵惆怅:当年还是太傻,咋没去她家桔园看看。
从此,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就想起玫瑰粽子和蜜桔,想起心中珍藏的两个普通又漂亮的王昭君。而自小因端午节传说“悼屈原”带来的逻辑迷茫,早就丢到北冰洋里去了。
唐都浪子《草村产业纪事》之:老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