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1经典案例(战国时代)
扁鹊--把死人救活?
前言
恩慈读幼儿园两年,天天在午睡时段的强冷当中着凉。我在半夜靠着闹钟,每个整点爬起床帮忙戴口罩、微调衣服和棉被,因此冬半年也天天着凉。我们「病夫二人组」每周去仁爱医院报到两趟,乖乖塞下药粉药丸,却出现药石罔效现象。
小儿科住院大夫詹金树劝我,「阳光、空气和水」(户外运动)是最棒的药。抽不出空?有时间生病,就有时间去户外。每天几小时,保证以后不会再见到他。
这位大夫很特别,愿意花时间跟病人谈谈,了解整体状况,也解释预防观念:
1. 住在通风的环境里,重视户外运动、饮食和休息,让体魄强壮起来,就不会动辄生病了;即使生病也能在最短时间痊愈。人生没有万灵丹,或者说阳光、空气、水是唯一的万灵丹;大量摄取某种偏方、养分或「健康食品」,体内环境反倒会失衡。
2. 偶尔生病了,要早期治疗,就能降低医药手段:
﹡起床或久坐之后,呼吸道产生过敏状况,并不算生病。要赶紧运动,让气血通畅、全身变得暖和,过敏状况就会消失。
﹡罹患感冒应该搁置工作,在第一时间服用成药并充分休息(散步和睡眠交替),或许两、三天就能痊愈。
﹡如果病势严重,应该立刻跑医院。
不过是个资浅的住院医生,却由于关心病人而门庭若市,让几位主治医师晾在一旁。我永远记得那个年轻、瘦弱而充满关怀的背影-- 从病房到门诊,身边随时麇集着一票病人;他不急不忙地弓着背,边听脉搏边听病人诉苦。
他讲的没错,我们搁置工作,把恩慈从幼儿园接回家里,拿出所有的决心走向公园和丘陵,身体果然往健康靠近。半年后再去医院,长期受到排挤的住院大夫,已经辞职去当「个体户」了。
台湾医药产业的技术和声势发达,但情怀算不算高尚,质量算不算进步呢?医疗手段越来越猛,鼓励病人吃药、挂点滴、检查、切片、住院、开刀……,甚至没事找事去减重、美容。医药消费惊人,整体健康却在退步当中;某些医生也病殃殃的,忘掉悬壶救人的初衷,沦落成赚钱机器。
第一位伟大的医生
回头看看远古中国吧,从尧舜禹到文武周公,缔造了一千五百年的盛世。他们知道人类没有善,所以率领百姓仰望上帝的善,靠上帝抑恶扬善。中国人在这种纯洁的信仰里,得到向善的力量,朴实而自然地生活。
「富则骄奢」,从周朝中叶开始,当政者不再信靠上帝,举世滔滔。但少数的例外仍然接受真理(大道),发展成正确的人,一代代把大道传递下来。例如战国时代的秦(姓)越人(名),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医生。
内文
巫医的牺牲品
秦越人出生在河北,家庭除了拥有祖传的农地,也跨足服务业经营客舍(旅店)。秦越人因而能在小学时代进入私塾,接受正规教育。
有一次全家罹患疟疾,父亲不敢轻忽,立刻请巫医来诊治,又祷告又占卜的,却开出错误的药方。那天夜里,父母和长工由于病情恶化而暴毙了;几个孩子跟着长工在田地里干活,体魄锻炼得很优秀,而且年纪轻抵抗力强,还剩下一口气。
现在秦越人十几岁,身体濒临崩溃,整夜发高烧打寒战,昏迷一会儿又苏醒一会儿。弟弟沙哑地喊头痛、口渴,秦越人再怎么挣扎都爬不起来,没办法给他倒水。清晨,天色迷迷蒙蒙的,弟弟依依不舍地看看他,之后断气了。秦越人开始痛哭,再也忘不掉那个临终的眼神。
邻居起床之后,发现这家人一片死寂,过来察看,通通吃错药去世了,仅存的秦越人奄奄一息,赶紧送去急救。秦越人大病一场终于痊愈,把田地赠送给长工的家人;卖掉旅店,清偿医药费并且办理后事。他独自离开这个伤心地,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也不敢追想过去。
隐姓埋名
乘车两周,进入一个陌生的城镇,去旅店应征伙房助手,解决食宿问题。聪明、非常早熟,工作卖力,知识和常识都丰富,不久就升任跑堂兼客房服务,20岁出头更当上旅店经理。
隐藏真实的姓名,另外取名叫秦越人。他其实跟秦越两国没有一点关系,或者说是「秦越两国当中的人」-- 河北西边隔着山西就是秦国(陕西),南边隔着江苏就是越国(浙江)。问起籍贯,有时回答山东,有时回答河北。家世(家庭背景)绝口不提,后来认识了两位秦医生,就推说是他们的弟弟。
良医长桑君去旅店投宿,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懂得经营旅店,更有医生的特质-- 聪明、细心、富有观察力和同情心,所以让他跟着见习。秦越人想到那个阴沉沉的夜晚,痛下工夫观摩、咀嚼,也研读古代的典籍。十几年后长桑君届龄退休,整本《禁方书》(药方)传授给这个勤奋的徒弟。
秦越人拜别老师,到各地去挂牌看病。他怀着沈痛的回忆,对同胞的困难感同身受,终身在华北各地奔走,造福了无数个贫病交迫的农民。没有休假拒绝退休,工作到最后一口气,也就是97岁被刺杀那天。
昏睡不碍事(脉诊)
头一站到达晋国(山西中部)。国君的势力薄弱,几个大家族准备瓜分晋国势力。其中赵简子由于父亲英年早逝,二十岁出头就开始执政了,他连年加班,想中兴赵氏家族。有一次昏迷五天,侍从官派遣快马,召唤秦越人进宫。
秦越人按过脉搏,告诉神经紧绷的众官员,只是血脉不顺罢了。过去秦穆公也由于操劳过度而血气不顺,在濒死(昏迷)状况到达天上,进入一片宽阔,听见先人分析国际情势。赵简子的状况很类似,估计三天之内会醒过来。
赵简子第三天睁开眼睛,在内丘县蓬山地区(河北、山西交界)画出一块四万亩的土地,分封给秦越人,为国人争取一位神准的医生。秦越人得到第二故乡,在山脚落户,他原本可以照顾几个邻近的村落,高贵而安定地度过一生,但远处还有数不清的病人呀!
当时专业医生钻研医药学,却得不到重视,必须去大街小巷招揽生意(走江湖),号称「江湖郎中」。他们通常专攻内科或外科,没有建立系统性的认识,做不到灵活或精确。
医疗界的主流是巫医(方士),这些知识分子研读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和医药常识,医疗工具是方术(巫术和医术),为医药铺上一层神秘而抚慰人心的色彩。巫医程度良莠不齐,一部份潜心研究医术,成为优秀的医生;一部份不懂得诊治技术,纯粹用占卜治病,错误率超标。
农民根本不需要考虑医药问题,因为手头拮据,谈不上看病或抓药,只能祈求永远健康,否则就要任凭疾病摧残生命了,整个家庭也会掉进生存危机。秦越人想到这些,又带着徒弟上路了,巡回在华北各地,也定期赶回蓬山。
抢救虢太子(问诊、针刺、膏药、汤药)
头一站到达隔壁的虢国(读「国国」、山西南部)。太子罹患重病,在半天之前断气了,祭悼活动已经展开。
秦越人去找中庶子(太子的顾问和侍从官,搭同一辆车,在同一个房间办公),询问发病前后的情况。这位侍从官有学问而且喜欢方术,讲得头头是道:「气血交错而不畅通,无法排泄,所以暴毙了。」
秦越人提出几个问题,发现身体没有僵硬,或许还有救,要求中庶子紧急通报上级。中庶子的表情是:「想救活一个死人,你是上古神医俞跗再世?」
都什么时候了,还坚持要放弃人命,不愿意放手一搏!秦越人对着天空叹口大气:「你这是以管窥天,我只要听到病况就能诊断病情了,让我去试试吧!」他强调如果一息尚存,耳朵里应该还有响声,鼻翼应该还在搧动,大腿内侧应该是温热的。
中庶子眼睛忽然发直了,而且舌头僵化,几乎变成哑巴,只好硬着头皮去通报。虢君小跑步到中庭:「久仰先生大名,始终没办法去拜见。寡人实在幸运啊,先生驾临这里,小儿才能活命;否则就要填到山沟里,再也回不来了。」脸孔抽搐、变形,声音微微颤抖,还没讲完就开始痛哭。
秦越人说别难过,这状况叫「尸厥症」-- 经脉打结,气血就会闭塞,症状是瞬间昏倒,呼吸和脉搏变得微弱,看起来彷佛死了,其实并没有死。
用现代医学的措辞形容,这叫休克(假死)。身体出问题,让血液和体液循环产生急性障碍,内脏就会出现「功能代谢障碍」甚至「结构损害」,身体状况极虚弱。
生命还在但讯号切换成红灯了,必须拿出综合性的急救疗法:
﹡针刺(有时采用灸法)针对经脉:
秦越人嘱咐学生子阳,用砥石磨亮医药用针,扎进「外三阳五会」这八个穴道,刺激经脉。
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过来,虢君放下一颗忐忑的心。
﹡膏药(「熨贴」)针对皮肤:
这时学生子豹正在小火熬煮八种药材,煮成膏药之后在两腋下交替热敷,让五分药气进入体内。
这些药材只能用「温暖」来形容,太子从床上坐起来了,虢君又哭又笑的。
﹡汤药针对经脉和皮肤:
让经脉系统保持通畅,气血就能顺利地运行了。服药调养二十天之后,病人恢复过去的模样。
﹡药酒针对内脏:
内脏没有受损,不需要动用药酒。
把死人救活!消息立刻传到各角落,激发出一阵敬畏。秦越人说:「这个病人没有死。我不能挽救死人,只不过挽救了一个活人。」
讳疾忌医(望诊)
秦越人继续赶到山东。齐桓侯接待他,今天的重点不在享受筵席,而在见识见识所谓「神医」究竟有什么魔法!秦越人对筵席同样没兴趣,他只注意到桓侯生病了,病势(细菌、病毒…)在皮肤部位发展,还不算严重,建议要趁早治疗。
桓侯身为强人,凡事往死里做,从来不承认疲惫、虚弱、生病这些;即使生病了也维持无症状感染状态,当成没事。他面对秦越人的警告,发出一声冷笑-- 这医生想象力丰富,没病硬说成有病。
五天后秦越人主动去拜访桓侯,告诉他病势已经侵入血脉。再过五天又厚着脸皮去了,疾病已经深入肠胃地带,再不治疗就悲剧了!桓侯越听越生气,危言耸听这算什么!
秦越人第四次来拜访,远远望见桓侯,天哪病势已经进入骨髓了!他当场告退闪人,连夜收拾行囊,远远逃到秦国。
早在上古时期,秦越人已经意识到,病情发展是渐进式的,由浅入深分为几个层次:
﹡病势(细菌、病毒…)在皮肤,可以用最温和的汤药和膏药。
﹡进入经脉,温和的手段已经帮不上忙了,必须动用针刺或灸法。针刺有多激烈是可想而知啦;至于灸法(艾灸)则是在皮肤表面燃烧艾叶,让热力冲进深层的病变部位。
﹡病势进入内脏,应该服用药酒,用酒把药材浸泡一段时间,让其中的成分释出并融入酒精。酒精这手段比针灸更猛,想想酒驾的罚款金额你就会了解了-- 它促使血液高速运转、畅通,让药效发挥到淋漓尽致。
﹡拖延的结果,病势已经深入骨髓,这状况连秦越人也无能为力了。
五天后桓侯忽然身心俱惨,这才觉悟了,差派部属去找秦越人,那注定要扑空啦,桓侯不久就魂归离恨天了。扁鹊遇到一位拒绝合作的病人,提出「病情渐进式发展」理论,对后代的伤寒和温病学派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