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妥善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个需要家长长期努力的过程,“长期”是多长呢?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能“妥善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修炼心境是一生的课题,我觉得我就做得不好,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情绪波动。

很多人能在自己的生意伙伴、领导、同事面前“妥善”控制情绪,但在自己孩子面前却做不到。一个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都不见得多高的家长,想要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当然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个“长期”,我觉得是直到你无法影响孩子了。

家长希望教孩子控制情绪能力的初衷是什么呢?

——让孩子有高质量的人生

这个初衷建立几个共识的基础上

负面情绪会让人生体验更差,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多一分负面情绪就少一分快乐的时光,而且负面情绪还可能减少生命的时间。

负面情绪降低人生效率,孩子因为负面情绪哭闹,不解决问题,只是耽误一点家长的时间或者金钱(一定要买什么东西),但成人因为负面情绪导致的裹足不前,失去的可能是一生的机运。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时期是一个人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间有目的地积极培养情绪控制能力,事半功倍。就像练武功秘籍,虽说要练一辈子,但儿时练,一天长五分功力,成人练,一天长半分,是不是应该多练点“童子功”。

具体怎么操作呢,我的实践方法主要来源于两本书《全脑教养法》和《安抚孩子的艺术》

在介绍方法之前,还是要稍稍吐槽一下育儿类书籍。

育儿书的套路总结

1. 概念很多

可能在育儿专家眼里,这些不是新概念,但我们这些新手爸妈,没点生理学、心理学基础还真看不懂这些概念。而且这些概念其实不重要,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明确的定义,判断孩子在一些具体场景下是不是那个状态。而且每本育儿书自成体系,差不多的逻辑,再来一套新概念。比如你去钓鱼,池塘里有很多鱼,你不可能知道所有鱼的种类,尤其是一条蓝色小鱼,在一本书里叫全脑教育,另一本书里叫正面管教。所以我们关注的还是实操方法,和实操中需要问题怎么解决,最终实现一个想要的结果。伟人怎么说?黑猫黄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2. 大篇幅描述书中方法的结果

给家长对美好结果的想象肯定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在家长实操的时候,不一定能实现书中的效果,那效果的篇幅是不是少一点比较好。

但即使有套路,也是有价值的。所有育儿书都是给家长看的,通过改变家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给孩子更好的影响和教育,所以大部分育儿书,如果家长坚持实操、总结,一定会有帮助。

我把教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分为两类,当下的和长期的,我把两本书的方法融入这两类,以《全脑教养法》为主要依据和线索。

同时尽量避免各种概念和术语,主要聚焦实操方法。

当下

当下就是在孩子情绪失控或有明显的情绪问题时,让孩子平静下来,帮孩子疏解。

有的育儿观念里,孩子哭就让他哭,哭完了再说,这对一些没有方法安抚孩子的家长是条路。但是长期下去,一定会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因为家长错过了与孩子建立连接的最高效方式,那就是在孩子情绪崩溃时,陪伴、疏导。如果孩子情绪崩溃,家长至少要明确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崩溃,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引导。

全脑教养第1法:聆听与关注

当孩子难过时,首先要进行情感联结,即右脑对右脑的联结。一旦孩子能够控制和接纳情绪了,再引入左脑式的教育和规范。

全脑教养第2法:经历分享

当孩子无法控制激烈的右脑情绪时,帮助他述说让他难过的事情,从而让左脑发挥功能,让孩子理清自己的经历,更有掌控感。

这两招我常用,基本上都是一起用,因为我女儿五岁,她还不能直接控制情绪并把她哭的原因说清楚,所以我帮她把她难过的原因说清楚,就是最高效的情感连接方法。

我的话术也非常简单:

“XX,爸爸非常明白你很难受,你是不是因为……,这个没关系的(或者,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人生不可能不学习☺)…...”

我虽然用了“话术”两个字,但我相信所有家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是真诚的。

同时我还会抱她,如果她一边听我说,一边点头,还让我抱,就是连接成功了,情绪也会很快平复,之后可以讲讲道理,疏导一下。

前两法有没有不好用的时候,有,多见于孩子在意识层面的对抗。

比如孩子不想学习,觉得让他先学习再玩是不公平的。

我女儿有一次,不想做早教练习册,特别简单的题,就是说“不会”。

答案基本上已经提示到眼前了,还是“不会”。

我当时很生气,也并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前面的说的,父母还没能做到妥善控制情绪,何谈教孩子,共同进步吧。正确的方法什么样呢?

全脑教养第3法:动脑莫动气

在应激状态下,调动孩子的上层大脑,而不要刺激下层大脑。不要随便说“我说了算”。应该问问题,用商量代替选择和谈判。

我当时选择了不沟通的方式,不学就不学吧,自己还在生气也吓到了孩子,非常惭愧。但平复后还是和孩子沟通一下,发生了什么,双方为什么生气,算是一种补救吧。

“当下”的方法就介绍完了,只是辅助孩子平静下来,真正的能让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都是长期的。

长期

对于长期的方法,我有一条很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形成习惯,形成习惯了,每次发起这些训练行为的时候目的性就不那么强,虽然我们有很强烈的想让孩子变得“更好”目的,但在日常相处中,要巧妙地弱化这种目的性。如果孩子发现每次和父母的交流,父母都带着明确改变自己的目的,会助长叛逆。

全脑教养第4法:越用越灵光

提供大量锻炼上层大脑的机会。玩“你会怎么做”的游戏,避免替孩子作复杂的决定。

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推测故事的走向和结局。

注意在两难处境的问题上,尤其避免替孩子作决定。

这里就要引入《安抚孩子的情绪》这本书的终极方法——讲故事。

当然,讲故事之前要找到孩子情绪问题的现实原因,再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主人公遇到的事和经历会给孩子启发,我在解决我女儿晚上睡觉怕黑的问题时,就用了讲故事法,通过问孩子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你觉得还能怎么样”,能让孩子更代入故事,提升遇到问题时的应对能力。

全脑教养第5法:运动改造大脑

当孩子与自己的上层大脑失去联系时,帮助他通过运动身体来重获平衡。

带孩子玩模仿游戏,比赛跑步,吹气球,直到孩子告诉你他为什么烦恼,趁机告诉他我们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因为运动确实帮助他控制了情绪。

全脑教养第6法:思维遥控器

当孩子不愿意重述某段痛苦经历时,教他运用内心的遥控器,在重述时暂停、重放或快进,从而让他掌控重述进程。

全脑教养第7法:提问和鼓励

帮孩子留下更多回忆,让他们练习回顾重要事件——在车上、餐桌旁,任何地方都可以。

方法6和7都是培养孩子面对痛苦的能力,我们的一生就是把各种大事变成小事的过程,这就是修行,但孩子心中无小事,你觉得晚看动画片2分钟不是事,但在孩子幼小的世界观里不是,它关乎一个晚上的幸福感,所以父母这时候的陪伴和引导很重要。但在沟通中要以一个理解的语境聊,不要说“这算是什么事啊,不用在乎,没关系的…”,可以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这样,然后我…”分享经历,拉近距离,再进行引导。

全脑教养第8法:浮云原理

提醒孩子,感受像浮云一样来了还会走;它们是暂时的状态,而非长久的特质。

这一条的要点是,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承认情绪的存在,但很快就可以再快乐起来。我们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没有情绪的机器人,承认和接受情绪很重要,这是解决情绪问题的前提。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能相互理解对方的情绪,那家庭的情绪教育可以说很出色了。

全脑教养第9法:情绪调色板

帮助孩子关注内在的感觉、意象、感受和念头。

帮助孩子了解并谈论内心世界,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当你想到幼儿园会出现什么画面?”让孩子意识到,只有关注内心,才能控制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全脑教养第10法:第七感

通过第七感练习,孩子能够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注意力。

本文最“玄学”的部分开始了。

全脑教育第10法:玩具船放肚子上,腹式呼吸,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想象你在舒服的沙滩上休息”,让孩子学会自己平静下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注意力。

《安抚孩子的情绪》也讲腹式呼吸,冥想,潜意识,而且它的方法,就是作用于潜意识的。

在这一节下重点介绍《安抚孩子的情绪》一书的方法,它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方法就是睡前故事,流程是这样的:

1. 编故事

1.1 确立故事的框架

一位正面临与孩子相似问题的积极活泼的主人公

一些阻碍主人公按照自己想法生活的困难

一个帮助主人公达成目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人公必须成功,故事应该有个圆满的结局

1.2 接纳孩子的内心世界

解决方法就在孩子身上,孩子自己会在故事的主人公、配角身上投射遇到的问题

家长可以不加分析地将孩子的想法收集起来,让孩子参与编故事,玩造句游戏,形成一个故事,必要时由家长来引导故事向积极的方向结尾

2.  讲故事

2.1 你与孩子都放松

练习腹式呼吸,给孩子讲你白天或过去某一时刻的美好瞬间,鼓励孩子回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瞬间,也可以回想他喜欢的一部电影或一本书

2.2 引导孩子进入自己的魔法世界

通过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思想畅游故事世界,在这里孩子自己会找到解决他情绪问题的办法

在这里书中提出了比较玄学的观点,但我认为是正确的,就是信任孩子的潜意识,也是全脑教养中的第七感。讲故事,不要去分析孩子的问题,相信孩子自己能找到答案。

全脑教养第11法:亲子互动

在家庭中制造欢声笑语,这样孩子将与最亲近的人享有积极、满意的人际体验。

这是共识,多花点时间陪孩子,跟孩子一起玩游戏,看电影、玩桌游、编故事、唱歌跳舞。

全脑教养第12法:共情力

把冲突看作机会而非需要避免的障碍,利用冲突教孩子一些必需的人际技巧,比如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读懂非语言信息、修复关系等。

分享、谅解、宽恕,都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概念。在这一条上,我们家也犯过错误,在孩子说幼儿园里发生的事的时候没有关注过,可能话题的场景大部分是在车里,接到了孩子开车回家,孩子说幼儿园有小朋友欺负她,可能当时看到孩子情绪比较稳定,就觉得没什么事,所以处理方式也比较草率,大概就是“那就不要和XX玩了”,“离XX远一点吧”。结果在幼儿园老师反馈中,让我们注意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

“你觉得他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这是他这样做的原因,你能原谅他吗?”

“如果他持续这么做,你能告诉他你不喜欢,请他不要这么做吗?”

人生是修行,育儿一部分是教给孩子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应对各种修行的方法,同时也是提升自己,共勉。

如果有兴趣,可以读读原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教孩子妥善地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