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遮羞布——和珅

提起和珅,大家肯定不约而同的想起王刚老师那张胖胖的圆脸,插科打诨、机智过人,却又老被纪晓岚捉弄的大贪官。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和珅是晚年乾隆皇帝特殊心态的产物,是皇帝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和珅之于乾隆,犹如李林甫、杨国忠之于唐玄宗,秦桧之于宋高宗,就像一位蹒跚老人手上的拐棍。

纪晓岚不是和珅的对手

纪晓岚第一次见乾隆,是在乾隆十九年的殿试上,纪均(字晓岚)考了二甲第四,入选翰林院庶吉士。这对30岁的纪晓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许是钟意纪均的才华、诙谐和急智,乾隆对这位大才子极为重视。在纪均入士第二年,便拌驾热河。此后,纪均常伴皇帝左右。

乾隆一生自负多疑,才子纪均在他心中不过是一个御用文人,一个凸显自己才华的工具。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14年得以善终,还是在乾隆朝如此高压的文字狱之下,应该说纪晓岚的谨慎远高于其才华。

从官职、权势和身份来说,纪晓岚远不如后来者和珅。相比于纪晓岚的虚,和珅要显得更加实际一些。

首先是身份上的差距,和珅在身份上就有天然的优势,和珅姓钮枯禄氏,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这个姓氏意味着什么,乾隆的母亲就是这个姓氏,以孝闻名的乾隆对这个姓氏有天然的好感。

其次是升迁速度和官职上的差距。乾隆40年,在一次出巡的路上,26岁的御前带刀侍卫和珅获得老皇帝路的赏识。一年后,和珅便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仅花一年时间就达到了纪晓岚20年才达到的高度。

不仅如此,同年三月,和珅成为军机大臣,四月兼内务府总理大臣,赏戴一品朝冠。此后,和珅一直稳坐高位,从户部侍郎到吏部尚书、文学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到达了纪晓岚一辈子都没有到过高度。

谨小慎微的纪晓岚,也不可能有胆量去针对自己的上司,尤其是受到皇帝重用的上司,尽管和珅是后起之秀。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和珅是满人,纪晓岚是汉人,乾隆一朝满汉之分是整个清朝最明显的。在重大决策时,乾隆的诏书都是由满文写的,而和珅就是这个精通满、汉两种语言的天才。

和珅的文学素养一点都不低,据传《红楼梦》就是在他的保护下得以流传下来的。

就算是纪晓岚最擅长的笔杆子来说,他也无法与和珅相比,和珅是办大事、办实事的人,纪晓岚更像是笼络天下汉人的一个花瓶,千金买骨的马骨而已。

总得来说,纪晓岚与和珅没有可比性,这不是说和珅处处比纪晓岚强,只是在清朝的这个政体之下,纪晓岚注定比不过和珅。

理财达人与大贪官和珅

如果和珅只是文采好、能办事,他还不足以成为乾隆一朝最受宠、得圣恩最长的大臣,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天赋:理财。

在和珅一生过得官职中,曾当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曾当过内务府总理大臣,是皇帝个人的财务顾问。

和珅在理财方面的确是天赋异禀,如果能够穿越到现代,和大人一定也能混得风生水起。在同时代的人来说,有钱后第一时间都是用来买地,因为在营商环境差的古代,买地是最稳健的投资。

但和大人与众不同,他更喜欢现今,喜欢投资不动产,他贪污所得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各种工商业投资,涵是盖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等多个商业领域。

在这些领域,任选其一,和珅都将其做到的行业一流。以开矿业为例,矿产素来是高风险、高技术、高管理的行业,和珅在门头沟和香山两地开设煤矿。在和珅巨额的家产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其投资收益。

当然,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数的贪官,和珅的主业还是贪污。相比于其他中饱私囊的贪官不同,和珅将贪污制度化、明面化、合法化,换句话说和珅将贪污变为了朝廷的一种制度。

这便是“议罪银”制度,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交钱就可以免罪。议罪银制度的前身是罚俸,官员犯错之后,会被皇帝罚几年工资(一般只有几百两白银)。对于清朝的官员来说,工资并非其主要收入,贪污或者名下产业才是。乾隆皇帝本人也觉得罚俸获得的钱太少了。

于是,议罪银制度便应运而生,由臣子自己说“赔”多少钱,相对于自上而下罚俸来说,自下而上的议罪银赔的钱远高于前者。议罪银的数额普遍在3万两白银左右。更关键的是,罚俸的银子是进国库,而议罪银则是进了皇帝的腰包。

这一下子,让权力市场化了,办一件事、升一次官、枉一次法需要多少钱,都有心照不宣的价格。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就无法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更不谈建功立业了。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一种官场环境下,贪污被社会默许了。

除了议罪银制度外,作为内务府大臣的和珅,在南巡和贡品上捞油水也是其主要收入。乾隆皇帝是闲不住的皇帝,一生有多次南巡,每一次南巡都有地方官排队进贡。每一次出行,皇帝都能满载而归。

即便皇帝在京城待着不到,这些贡品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京城。皇帝收到一两银子的贡品,就有几十两是被地方官给贪墨了,和珅只是这些地方官的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数的贪官和珅,相比于乾隆皇帝本人的“贪污”来说九牛一毛,乾隆朝的贪污根子不在和珅上,而在乾隆本人。

和珅的末路

所有的权臣,能够善终的一个都没有,所有的权臣都逃不过霍光的命运。我在《史上第一权臣:霍光的荣耀和悲剧》一文中,讲了霍光的故事。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即便和珅是一个干臣,是一个能力超群的能吏,但对于新皇帝来说,他受得恩德实在太高了。也就是说,和珅是死于政治斗争。

有人认为和珅是乾隆皇帝故意给嘉庆皇帝设置的“礼物”,目的是历练儿子,让他有压力,从而成为一代明君。这种说法非常站不住脚,清朝的权臣相对于以前的历朝历代来说,权力已经非常小的,10个和珅跳起来都够不着皇帝。

而且,这种说法也高估了乾隆,晚年的乾隆年老体衰,更加自负,陷在自己千古一帝、太平盛世中无法自拔,他变得开始沉迷享乐。也正是因为如此,办事牢靠、精于理财的和大人也就成为皇帝最好的拐棍。

乾隆84岁退位,88岁去世,当了60年皇帝,4年太上皇,执掌朝政64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最长寿的皇帝。

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前脚闭眼,嘉庆后脚就将一条白绫送到了和珅府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纵横官场的和大人,敌不过一段三尺白绫。

在临死前,和珅极为从容地写了一首诗,“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要说慷慨赴死,50多岁的和大人还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是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也没有怨恨,只有“怀才遇此生”的感慨。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后来的皇帝,无一例外都想着比父辈干得更好,乾隆想要超过雍正,嘉庆想要超过乾隆。对于嘉庆来说,赐死和珅不但可以消除父亲乾隆的影响,告诉群臣自己的时代到来,夺回自己的权柄;还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务,和珅一人的家产,相对于大清10年的国库收入。

纵观和珅一生,他感谢乾隆的赏识,没有皇帝的重要,他没有发光发热的机会。但要说和珅本人有多坏、多十恶不赦,那倒不见得,大贪官和珅不过是大贪君乾隆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乾隆的遮羞布——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