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年轻一点的人,看到这个标题,也许会表情讥讽地嘲笑一下,然后不屑于顾地将视线转移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其实,这是一句老话,甚至是一句相当古老的话。

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父母,其实也就最近这几十年,没有经历什么颠沛流离,没有体会到什么居无定所,没有经受过什么饥寒交迫,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追求越来越呈多样化和理想化。

也许我在年幼的时候,被父母耳提面命太多的缘故,我的心灵深处的那根保命的弦,一直绷得紧紧的,不敢存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尽管活得很累,但是活得踏实。

我在成家立业之前,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比如,不敢浪费一粒米,不敢浪费一寸布,甚至不敢浪费一个废旧的牙膏皮。因为那个时候的一个废旧牙膏皮可以卖到一分钱,凑够五分钱,可以买到一张新闻专场的电影票,如果能凑到一毛钱,那就等于过大年了——可以底气十足地把一毛钱递到电影院的售票窗口里,买回一张故事片的电影票,理直气壮地把电影票伸到入口处那个不可一世的检票老头跟前,随他撕去副券,接着,游哉悠哉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啪的一下,打开座椅,神情自若地慢慢坐下去,然后,居高临下地等待着开映铃声的响起。

如果没有一毛钱,又忍耐不住对那部电影的渴望,那就只能逃票了。

逃票的方式有两个,十三岁之前,是趁着入口处入场人数多的时候,蹲下身去,从大人们的腿脚之间钻进电影院,被发现后踢出来,或被查票的赶出来,就再次寻找时机钻进去。十三岁以后,身体长高了,就只得分步走了。首先,顺着电影院外的树干爬上去,寻找着最佳位置,跳到电影院的高墙上,然后,寻找有利时机,从高墙上跳到地面上,装作上厕所的样子,趁着管理人员的不注意,一个出溜,钻进座位底下,在暗黑下的腿脚之间,钻来钻去,伸长脖子,昂起头,央求着腿脚上头的脸,能够稍微挪动一点点屁股,给自己让出一点点空隙,好让自己的屁股尖子落实在座位的一角。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才敢抬起急切的目光,投向那片映现着动人故事的银幕。

我在成家立业之后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敢浪费一分钱,不敢浪费一粒米,衣帽鞋袜等等,用到不能再用时,也舍不得丢掉,可以改成抹布或拖把布,又能够使用好几年。

我只要是自己花钱的饭局,剩菜剩饭绝对带回家,有的重新加工一下,有的只需要加热一下,便可以继续享用。如果是别人买单的饭局,我也会建议他们尽可能地打包带回家。

我每经历一个工作单位,都会要求下属,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不浪费一张稿纸甚至一枚大头针、一分钟电话费。至于公费招待的剩菜剩饭剩烟剩酒等,能带回来的全部带回来。一开始,下属不好意思,我就自己动手,带回单位,交给办公室人员处理,或者直接递到保安、保洁人员手里,让他们带回家,给孩子们解解馋。后来,大家养成习惯了,我会在饭局结束之后,陪客人尽快离开,给工作人员收拾残局留出自尊、留出时间。

我成家立业四十多年来,家里一直存放着够半年左右消耗的米面油,早买早用,后买后用。后来,有了电冰箱,那就更为方便了,肉类蛋类等,始终保持着半年左右的消耗量。

我的这些居家过日子的好习惯,被我独生女儿全面完整地继承下来,平时倒真得看不出来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到了非常时期,就派上了大用场,比如这次难逃的疫情。

太多太多的月光族,太多太多不会做饭的人,太多太多完全依赖外卖和快递的人,在突然到来的考验面前,吃尽了有生以来没有吃过的苦头。我想,依照他们的智商、财商和情商,在疫情过后,会痛定思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总结出来很多简单实用的经验教训的。这样看来,这次突然到来的考验,也不是一件坏事情。至少,能够教会他们一些生存技能和生存本领,前提是,他们愿意这样去做,而不再是依然我行我素、好了疮疤忘了痛。

但愿如此,阿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有余粮,心里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