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四种工作模式原理

LVS 简介

LVS 是 Linux Virtual Server :Linux 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多台机器 LB IP】。

LVS 集群分为三层结构:

负载调度器(load balancer):它是整个LVS 集群对外的前端机器,负责将client请求发送到一组服务器[多台LB IP]上执行,而client端认为是返回来一个同一个IP【通常把这个IP 称为虚拟IP/VIP】
服务器池(server pool):一组真正执行client 请求的服务器,一般是我们的web服务器;除了web,还有FTP,MAIL,DNS
共享存储(shared stored):它为 server pool 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存储区,很容易让服务器池拥有相同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服务

常用术语

VS:Virtual Server #虚拟服务,一个抽象的服务,用于最开始接收 web 请求的服务
Director, Balancer #负载均衡器、分发器
RS:Real Server # 真正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CIP: Client IP #用户端IP,发起请求的客户端 IP,一般是公网 IP
VIP:Director Virtual IP #负载均衡器虚拟IP
DIP:Director IP #负载均衡器IP
RIP:Real Server IP #真正提供 web 服务的服务器的 IP

(1)直接路由模式(LVS-DR)
互联网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模式
DR模式是通过改写请求报文的目标MAC地址,将请求发给真实服务器的,而真实服务器响应后的处理结果直接返回给客户端用户。同TUN模式一样,DR模式可以极大的提高集群系统的伸缩性。而且DR模式没有IP隧道的开销,对集群中的真实服务器也没有必要必须支持IP隧道协议的要求。但是要求调度器LB与真实服务器RS都有一块网卡连接到同一物理网段上,必须在同一个局域网环境。


DR模式

1、通过在调度器LB上修改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实现转发。注意源地址仍然是CIP,目的地址仍然是VIP地址。
2、请求的报文经过调度器,而RS响应处理后的报文无需经过调度器LB,因此并发访问量大时使用效率很高(和NAT模式比)
3、因为DR模式是通过MAC地址改写机制实现转发,因此所有RS节点和调度器LB只能在一个局域网里面
4、RS主机需要绑定VIP地址在LO接口上,并且需要配置ARP抑制。
5、RS节点的默认网关不需要配置成LB,而是直接配置为上级路由的网关,能让RS直接出网就可以。
6、由于DR模式的调度器仅做MAC地址的改写,所以调度器LB就不能改写目标端口,那么RS服务器就得使用和VIP相同的端口提供服务

DR模式特点
优点:和TUN(隧道模式)一样,负载均衡器也只是分发请求,应答包通过单独的路由方法返回给客户端。与VS-TUN相比,VS-DR这种实现方式不需要隧道结构,因此可以使用大多数操作系统做为物理服务器。
缺点:(不能说缺点,只能说是不足)要求负载均衡器的网卡必须与物理网卡在一个物理段上。

LVS 的VIP 和 realserver 必须在同一个网段,不然广播后所有的包都会丢掉: 提前确认LVS/硬件LB 是什么模式,是否需要在同一个网段
所有的realserver 都必须绑定VIP的IP地址,否则realserver 收到package后发现dst 不是自己的IP,所有包都会丢掉。

(2)NAT模式(LVS-NAT)
NAT模式是通过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来实现调度的。首先调度器(LB)接收到客户的请求数据包时(请求的目的IP为VIP),根据调度算法决定将请求发送给哪个后端的真实服务器(RS)。然后调度就把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及端口改成后端真实服务器的IP地址(RIP),这样真实服务器(RS)就能够接收到客户的请求数据包了。真实服务器响应完请求后,查看默认路由(NAT模式下我们需要把RS的默认路由设置为LB服务器。)把响应后的数据包发送给LB,LB再接收到响应包后,把包的源地址改成虚拟地址(VIP)然后发送回给客户端。


NAT模式

客户端请求数据,目标IP为VIP
请求数据到达LB服务器,LB根据调度算法将目的地址修改为RIP地址及对应端口(此RIP地址是根据调度算法得出的。)并在连接HASH表中记录下这个连接。
数据包从LB服务器到达RS服务器webserver,然后webserver进行响应。Webserver的网关必须是LB,然后将数据返回给LB服务器。
收到RS的返回后的数据,根据连接HASH表修改源地址VIP&目标地址CIP,及对应端口80.然后数据就从LB出发到达客户端。
客户端收到的就只能看到VIP\DIP信息。

NAT模式特点:
1、NAT技术将请求的报文和响应的报文都需要通过LB进行地址改写,因此网站访问量比较大的时候LB负载均衡调度器有比较大的瓶颈,一般要求最多之能10-20台节点
2、只需要在LB上配置一个公网IP地址就可以了。
3、每台内部的节点服务器的网关地址必须是调度器LB的内网地址。
4、NAT模式支持对IP地址和端口进行转换。即用户请求的端口和真实服务器的端口可以不一致。

(3)Full NAT模式(LVS-FullNAT)
客户端对VIP发起请求,Director接过请求发现是请求后端服务。Direcrot对请求报文做full-nat,把源ip改为Dip,把目标ip转换为任意后端RS的rip,然后发往后端,rs接到请求后,进行响应,响应源ip为Rip,目标ip还是DIP,又内部路由路由到Director,Director接到响应报文,进行full-nat。将源地址为VIP,目标地址改为CIP
请求使用DNAT,响应使用SNAT


fullnat模式

Full NAT模式特点:
FULL NAT 模式也不需要 LBIP 和realserver ip 在同一个网段;
full nat 跟nat 相比的优点是:保证RS回包一定能够回到LVS;因为源地址就是LVS==> 不确定
full nat 因为要更新sorce ip 所以性能正常比nat 模式下降 10%

(4)IP隧道模式(LVS-Tunnel)
采用NAT模式时,由于请求和响应的报文必须通过调度器地址重写,当客户请求越来越多时,调度器处理能力将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度器把请求的报文通过IP隧道转发到真实的服务器。真实的服务器将响应处理后的数据直接返回给客户端。这样调度器就只处理请求入站报文,由于一般网络服务应答数据比请求报文大很多,采用VS/TUN模式后,集群系统的最大吞吐量可以提高10倍。
它和NAT模式不同的是,它在LB和RS之间的传输不用改写IP地址。而是把客户请求包封装在一个IP tunnel里面,然后发送给RS节点服务器,节点服务器接收到之后解开IP tunnel后,进行响应处理。并且直接把包通过自己的外网地址发送给客户不用经过LB服务器。


LVS-TUN模式

1、客户请求数据包,目标地址VIP发送到LB上。
2、LB接收到客户请求包,进行IP Tunnel封装。即在原有的包头加上IP Tunnel的包头。然后发送出去。
3、RS节点服务器根据IP Tunnel包头信息(此时就有一种逻辑上的隐形隧道,只有LB和RS之间懂)收到请求包,然后解开IP Tunnel包头信息,得到客户的请求包并进行响应处理。
4、响应处理完毕之后,RS服务器使用自己的出公网的线路,将这个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源IP地址还是VIP地址。

ip隧道模式特点:
负载均衡器只负责将请求包分发给后端节点服务器,而RS将应答包直接发给用户。所以,减少了负载均衡器的大量数据流动,负载均衡器不再是系统的瓶颈,就能处理很巨大的请求量,这种方式,一台负载均衡器能够为很多RS进行分发。而且跑在公网上就能进行不同地域的分发。
隧道模式的RS节点需要合法IP,这种方式需要所有的服务器支持”IP Tunneling”(IP Encapsulation)协议,服务器可能只局限在部分Linux系统上。

四种模式性能比较:
因为DR模式 IP TUNELL 模式都是在package in 时经过LVS ,在package out是直接返回给client,所以二者的性能比NAT 模式高,但IP TUNNEL 因为是TUNNEL 模式比较复杂,其性能不如DR模式;
FULL NAT 模式因为不仅要更换 DST IP 还更换 SOURCE IP 所以性能比NAT 下降10%
4种模式的性能如下:DR ==> IP TUNNEL ==>NAT ==>FULL NAT

你可能感兴趣的:(LVS四种工作模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