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态度: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

父母每一次向孩子灌输“正确知识”,都是在剥夺孩子自由体验的权利。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


我经常带着可爱的加菲猫在小区里散步。加菲猫性情温和,模样又憨又萌,奇怪的是,有些孩子看到它,居然表现出害怕想躲避的样子。在他们身上,孩童天然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对小动物的爱心好像都消失了。

后来,我接触到很多父母,明白了这是为什么。很多父母让孩子几乎活在安全的真空中,每天对孩子说无数遍“小心!危险!不能碰”,孩子感受到父母持续的焦虑和担心,于是会把外部世界各种不熟悉的东西都视为危险的、有敌意的,从而压抑探索世界、学习新鲜事物的动力。

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经常玩木头、钉子、刀子、斧头、锯子等,电灯开关之类的小东西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复杂危险的事物,比如高压电,爸爸会详细解释一下,其他东西都是我自己摸索,磕伤、碰伤、划伤自然也免不了发生,反正我现在四肢健全,活得好好的。关键是我面对新事物较少有恐惧感,看看说明书,上网搜索基本知识,简单的电工活儿、木工活儿都敢上手。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像孩童一样旺盛,就是因为童年时没有被大人的恐吓所破坏。这些能力使得我可以在不同学科领域迅速跨越,有人认为我是天才,其实我只是能力没有被破坏、智力水平普通的人。

中学时我痴迷于物理,大学读了物理系,后来又好奇经济学是如何解释世界的,拿到经济学第二学位后,我还是迷茫,物理学加经济学依然无法认识世界的真相,于是又转向心理学。心理学有不同流派,我觉得把自己归于某一流派而排斥其他流派实在是件蠢事,那么多好玩的知识都可以经由自身的体验融会贯通,为什么要加入一个圈子故步自封呢?有人也许会奇怪,我是怎么做到在截然不同的领域里自由穿越的。在我的感受里,各个学科都在试图以一个视角解释世界,深入到本源都是一致的,散发着同源的智慧之美,彼此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反而是相互促进的。很多人说,因为我特别聪明才可以自由地学习,不用大人管。真相是:我因为得到自由,所以才显得很聪明。

中国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智力,那我们就探究一下,人的智力到底是如何发展的。我听说很多家长害怕让孩子碰刀子,大家假想一下:小孩A玩过刀子,用刀子切过纸、划过桌子,甚至割伤过手指;小孩B见过刀子,但每次想要碰的时候就会被家长禁止,“刀子危险,会割伤你,绝对不能玩,记住了吗?”被禁止几次之后,小孩B再也不敢碰刀子了。这两个小孩溜出去玩,不小心被绳子缠住绊倒,小孩A马上在周围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体割断绳子,小孩B只会惊恐地大哭。原因很简单,小孩A体验过刀子带来的感受,智力自然发展;小孩B只是学习过“刀子会割伤人,不能碰”的知识,智力无法发展,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他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这深奥的哲学原理,在心理咨询中可以实实在在地被观察到。那些一直由父母掌控人生选择的孩子,就好像没有灵魂的人,自我软塌塌的,哪怕现实条件再好,也找不到活着的感觉。因为他们的自由体验权被剥夺,每一次选择前都被父母灌输“正确知识”,其精神生命已经活生生地被杀死。

对精神生命最好的扼杀就是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判断替孩子做选择。中国家长,尤其是老人,经常强行给孩子喂饭,这是让孩子和食物建立起终生恶劣关系的好方法。如果一个人连吃什么、吃多少,都是别人比自己更清楚,这是多深的悲哀啊!什么时候家长才能明白,自己和孩子是两个独立完整的灵魂,而不是头脑强大的绑架弱小的。家长爱吃的,不等于孩子也爱;专家说有营养的,不等于孩子的身体这一刻就需要它。孩子会感恩家长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但也会因家长替自己决定而失去存在感。

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体验才是滋养孩子精神胚胎的养料。知识如果是经由丰富的体验总结得到的,或是带着体验向前人学习得到的,则是善知识;如果知识挡在人和体验之间,则是障碍。人的痛苦来自于心与脑的割裂,我们因莫明的恐惧活在各种限制性信念之中,也忍不住切断孩子与事物的联结,狂妄地告诉孩子:“不用去体验了,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世界就是这样。”

请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如果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都教给孩子,孩子如何比你更优秀?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比如糖果的美妙滋味,吃多了会有什么感受?电视、iPad带给人的体验,与真实的大自然带来的体验有何不同?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联结,不被家长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02态度: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