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柳青》观后感

今天是电影《柳青》全国首映日子,我在影院观看了电影《柳青》。说震撼,其实有些虚伪,但心灵还是会激起一些涟漪,这些涟漪就是我写下电影《柳青》观影的素材。

说实话,人民作家柳青我不甚了解太多,只知道他在陕西长安皇甫村扎根十四年,创作他的长篇巨著《创业史》。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一定如柳青一般,胸中怀大义,笔下有乾坤般。

心中的涟漪,在电影画面中提到的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和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在影片开始时,在柳青的伏案写作的书桌上,放着他在列夫托尔斯泰墓前的留影照片。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顶级文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了解生活,他了解他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心理特征。柳青就是按照他的创作路径进行文学创作之路。要想写作,先了解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首先塑造自己。这句话,成了柳青实践文学梦想的旗帜。

在影片的结尾,无独有偶,电影中又出现了柳青对路遥淳淳教导的画面,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也是在了解生活,体悟生活后,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写下了感动亿万青年奋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优秀的作家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列夫托尔斯泰、柳青、路遥就是影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电影《柳青》中,我多次看到作家柳青的硬汉气质和品行。文艺工作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怎么样去服务,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和快乐。在电影《柳青》里我看到了柳青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得失,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书写《创业史》,这样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唤起人们思想境界的升华,才能让我们这些生长于改革开放一代的青年,得到心灵深处激起的涟漪,才会更加脚踏实地,不急不躁的创业和生活。

其实激荡起的涟漪,也是作家内心的真实写照。电影《柳青》,描写了一位作家,在陕西长安皇甫村扎根十四年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艺术创作场景。深入到生活的实际中去,去反应那个时代所共有的精神品质和生活原貌。文学创作给了作家反应时代的窗户,留给作家去追寻真理的翅膀。

在电影《柳青》放映之时,我深感文学事业的崇高和渺小。时下,或者说很长的一段时间,文学工作者都是社会上小众的一个群体,但它留下的思想确足以能慰籍时下泥沙俱下普罗大众的心灵。

从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与卡列尼娜》中,我激起的涟漪,就是文学是世界的,旅行可以眼观世界,而文学已经让世界尽在眼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描写陕西的,它就在我们眼下,很多时候,那些在人情世故里不能袒露的东西,可以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找到期许的共鸣。

而电影《柳青》最大的涟漪,就是让我相信无论是创造崭新的事业,无论是学习,还是从事社会实践,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都需要用热爱,用执着,用信念去浇灌。

我们这个时代,惯性让我们都想快速收获。而事实上,每一条道路都不是笔直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沉下心来,用柳青精神塑造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力量。

电影《柳青》或许打动不了更多匆匆而忙碌的人,但柳青的奋斗精神,那种硬汉精神足以让我们学习很长的一个时期。柳青的精神,不就是让我们去做一个躬身入局的人,去在干事中磨练自己,在追求人生价值中,不断塑造自己坚忍不拔的品质。

文学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大众文化,但大众都有一颗积极向上向善向高的心,电影《柳青》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知难而进,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柳青》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