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样读书就够了》写作作业

看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就觉得这是说我的。我闲时看看书,没到要用的时候,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想写点东西时,真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看到一个写作题目,就是想不到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不仅写作有这个问题,讲话也有问题的。那些有文化底蕴的人,写作和讲话都能引经据典。他们之前读得多,要运用的时候,顺手拿来。而且用得恰到好处,真让人佩服。

记得我们听东吴相对论的脱口秀节目,老吴读书多,随口都能讲出很多经典名句。而跟老吴一起做节目的梁冬,就常说自己读书少。当梁冬用一段长长的话去解释一个事情后,老吴随口说出一个归纳:“那不就是,积极的沉默…….”。梁冬说:“怎么我说得那么长那么复杂,老吴就能归纳得那么精练那么准确”。我猜梁冬也有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还有董卿,之前网上有文章赞她学识渊博、说话大气、有文化内涵。她是华东师大的中文系古典文学的研究生,她说她相信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她做节目时,优美的词句可以信手拈来,点评都是用古文诗词。名家念出诗的上一句,她能对上下一句。对她来说读书读得好,书到用时就能运用自如。

我想那些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人,应该是因为:一是读的数量少,没读几本书,脑中无物。二是读的质量低,要用的时候就用不出来。所以讲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只是罗列事例,可读性差,没有鲜明观点,缺乏逻辑性。

读书之后能用出来,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赵周老师说,他成为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培训师之后,会追问自己:“我教的东西,就其核心知识而言,没有一条是我原创的,基本都是来自我读过的有关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的书。把这些书全部买来也就几百元,而企业请我讲课是几万元。”

像赵老师那样,才不会担心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从开始读书时,就有一套很好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致用。除了自己知道怎么学以致用之外,还能教别人如何读书、教别人怎么帮助其他更多人致用。

想想我自己看到写作题目,总是觉得脑袋空空的、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不知如何下手写东西。有时能想到一些例子,就将例子罗列出来, 很草率就交功课了。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努力,自己将来不用再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到用时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