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

最近在写一篇关于讲课的文章,真的是搜肠刮肚,无奈腹内空空,硬着头皮去课题群里去扒拉相关文章,发现课题群真的是宝藏,关于教学方面的论文和讲座太丰富了。看了一篇又一篇,原本晦涩难懂的论文也慢慢品出味道来了,看来学习的动机很重要,很多时候不是学不会,而是觉得没有用。

关于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有意义的学习、发展性教学、知识论。

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以培养科学思维为核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在设计“伴性遗传”这节课时,除了复习“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背景外,还安排学生参与基因传递路线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交叉遗传”所描述的内容,不仅让学生脱离死记硬背,真正理解这一特点,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让学生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并且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游戏中就完成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箭三雕,教学效果非常棒。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有效教学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让学生进入到“可能发展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要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节课时,我就引导学生来分析:子代雄果蝇的表现型与母本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提前认识到“伴性遗传”的规律之奥妙,吊足学生胃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这篇论文的学习,我发现其实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已经用到了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只是没有去系统的把应用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也跟自身理论匮乏有关。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无力感正是让我不断学习的动力,写,然后知不足,读,然后知困,有这些困惑于心,唯有不停地去学习方可化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到用时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