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中,一位80多岁老妇人从床上坐了起来,用清水洗了脸,用梳子梳了头,恭敬地拜了三拜菩萨像,连说三遍:“菩萨保佑孩子们都平平安安”。 老人做完这一切,从衣服兜中掏出一包老鼠药,吃了下去。
老人86岁,娘家姓郭,婆家姓林,结婚后被叫作林郭氏。
林郭氏35岁那年丈夫走了,除给她留下一间栖身的老房子外,还给她留下6个未成年孩子,最大13岁,最小9个月。
一个人带6个孩子,无法从事田间劳动,改嫁估计也没人敢接收,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又不舍得送人,只好要饭乞讨拉扯孩子成长。
守寡几十年,吃苦受累几十年,总算把6个孩子抚养成人。
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林郭氏依然住在老房子里。
同时,老四媳妇跟人跑去上海了,老四就把自儿子小道扔给了老人抚养,自己也消失了,一老一小就这样在乡下过着辛酸的日子。
林郭氏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一天,突发脑血栓,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地步。
虽然儿孙满堂,林郭氏能见上面的却没有几人,大哥,大姐居住城里,根本不回家,老四没了老婆破罐子破摔,见不到人影。
林郭氏病倒,赶来老屋看望的也只有老二,老三和小女儿。
三家人经过协商,每家拿出2000元,要把母亲送进敬老院。
老人含辛茹苦养大6个孩子,想着膝下承欢。却被送进敬老院,老人是打心眼里不愿意。
哪一家都不愿意跟老人同住,林郭氏不想去也不行,只能默许,但她提出一个条件,在去敬老院之前,到各家小住几天。
老大不露面,老二就成了老大,按顺序,林郭氏先去老二家。
老二媳妇认为婆婆先到自己家,那间老房子也会给自己,为了得到老房子,她对林郭氏还算热情。
但林郭氏却另有打算,老四漂泊在外,担心他落叶归根没地儿住,再说了,房子给老二,小道连落脚地也没有了。
老二媳妇没有便宜可占,对婆婆便不好好伺候了。
林郭氏打算去老三家住时,孙子小道想到上海找妈妈,筹路费偷电瓶车被抓,郭林氏心灰意冷,托付老二看望小道,便把老房子给了他。
老三家住在县城,条件好些,可老三媳妇心却不善,伺候老人如同打发要饭的,不让老人用自家的碗筷,连老人坐的地方都得铺上一块毯子隔着。
孙女对奶奶却格外亲,主动给奶奶洗头,主动跟奶奶聊天,还说这两天要去浙江打工。
孙女言出必行,果然收拾行李去了浙江,老三媳妇一口咬定是婆婆唆使她女儿外出,对她一顿大骂。
林郭氏在老三家不仅委屈,还受辱,便执意要走。
人还没离开,老三媳妇就把婆婆用过的东西全都塞进垃圾袋丢了。
林郭氏到了小女儿家,小女儿虽孝顺,但日子过得却拮据,家里靠着个小杂货铺当营生。
在小女儿家没住几天,女婿卖货的50块钱却没有了,认为是林郭氏私藏了,阴阳怪气的指桑骂槐:“人老了,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这一闹腾,林郭氏发病,眼歪嘴斜,大小便失禁,还经常没来由的哈哈大笑。
女儿看着可怜的母亲,问她:“娘,你想死吗?”
老人沉默了一会后回答:“唉,不想死也得死”。
给老人治病又花了一笔钱的女婿,更不乐意丈母娘住在自己家。
没人管的林郭氏只好回自己的家,但老房子却被老二一家占领,老人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得住进牛棚。
老二家只有喂牛时才想起给林郭氏丢块干粮,到了晚上,老二来看娘,蹲在地上问:娘,我小时候什么样?
林郭氏说:你满月的时候常哭,闹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老二哭了:娘,你恨我不?
林郭氏说:当娘的怎么会恨自己的孩子呢?哪怕孩子再怎么不孝,娘也恨不起来 。
老二起身离开时对娘说道:明天你就可以进敬老院了。
听说明天就可以进敬老院,林郭氏拿出一沓绣好的鞋垫说:你们姊妹几个分了吧。
老二走后,老二媳妇来喂牛,林郭氏将传家宝玉镯子摘下来给了她,这下,老二媳妇开心的笑了, 连夸娘:真好 !
该安排的都安排了,林郭氏在深夜从床上坐起来 ,喝下了老鼠药。
葬礼上,大儿子和大女儿寄点钱回来,依然没有露面。
子女们请来了歌舞班子,搭起舞台,进行了劲歌热舞的葬礼表演。
灵堂前,村里的长辈看见老大没有回来,对着披麻戴孝的老二老三痛骂一通:你娘要饭为生,养大你们几个孩子多不容易,你们一点孝心都没有,钱有熊用!
这是电影《喜丧》的故事。
电影情节真实到了极致,也残酷到了极致,更像极了现实生活中农村老人的处境。
世人常说养儿防老,可到头来,不过是个天真的谎。孝敬父母,这本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地意识到,生命轮回,生生不息,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善待父母,又何尝不是善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