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都市青年,都很需要「隐性治愈时间」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处理完一天的工作,解决了父母子女的需求,和朋友对象唠完了磕,说了“晚安”,但却精神奕奕地刷手机、看剧到深夜。

对这种现象,网友有个普遍认可的说法,“说晚安的意思是‘我的营业时间结束’,要享受我的happy hour了。”

最近网上有个新词,隐性治愈,说的就是这段快活时光。

就像韩剧《今生是第一次》中妻子和丈夫讨要一个房间用来“透气”一样,当代人想要的“隐性治愈时间”,是一段“能躲起来”的私人时间。

那么,都市男女到底对隐性治愈有多大的需求?

我们在人群中发起了调查,和一些对此感受深刻的人聊了聊。他们之中有人已为人父母,有人正从职场小白成长为成熟的职场人,也有希望以此“撕下一些标签”……

生活质量在提升,但生活压力也逐渐变大,他们不仅急需一个“喘气口”,而且还不得不随时调整他们的“隐性治愈时间”。


在独居的家里

用「小片儿」撕下「高雅」标签

晚上11点,@阿北 关闭了微信消息通知,在社交媒体上“蒸发”,她打开了自己Netflix片单里的《黑帮大佬和我的365日》,一部评分只有5.5的波兰电影。

这部片子她已经看3次了,“觉得压力大时就想看片,狗血玛丽苏的,无脑的,主角颜值高的,这些片子通常剧情都烂,但原声带好听,就是要偷偷看。”

▲@阿北 在Netflix的片单

和男生追求生理刺激不一样,今年24岁的 阿北 看片是追求的是她的“隐秘角落”。从事行政工作的她,白日里是个“端庄”的女孩,喜欢的也多是别人眼中的“高雅”爱好。

“其实我还挺‘俗’的,只是当大家都用‘雅’来标签我时,我就不敢了,不敢分享,不敢聊……”

但阿北依然有撕掉标签的“冲动”。她开始找寻各种“隐秘时间”治愈自己——夜深,在独居的房子里开着扬声器看片;在通勤路上的耳机里,一遍遍循环片里的原声带;家里囤着原声CD,回家就挑一张播……

▲@阿北 柜子上的原声带CD

和“肥宅快乐”一样,“小片儿”于阿北而言是“没营养的快乐”,家门外,她是被贴满“优雅”标签的女孩,家门内,关掉微信提示看片听歌是她最隐秘的治愈时刻,“终于找到时间感受‘俗’的快乐,没人打扰,更没人来杠‘你居然喜欢这种啊!’


在互联网上

和200+个陌生人交换生活

今年26岁,在食品工厂做文案编辑的@adu 工作中不需要和太多人接触,“每天大家在办公室里安静地工作,下班就涌进通勤人海。”

为了获得“交流感”,她迷上了匿名社交软件,我们找到adu时,她刚刚在广场上更新了自己动态。

▲adu在下班高峰期拍照发了一条“讨厌这种环境”


“你是今天第一个和我聊天的人,那就聊聊吧。”

在adu口中,千篇一律的生活太枯燥,一切都在计划中,“很需要计划外的生活刺激。”现实朋友不少,但因为害怕“打扰别人”,所以她很少去和朋友谈自己的心事,“和陌生人聊会有种从自己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感觉。”

她“和超过200个陌生人聊过。20岁在国外留学的富二代、有特殊才能的大学生、工作弹性的自由创作者……什么身份的人都有,他们倾诉生活的快乐与不顺,也收到过年轻男孩的热烈表白,隔着网线都能感觉他的朝气……”

她也担心过男友会介意,但出乎意料的是,他默许了她的“呼吸空间”,在翻看adu手机时男友会自觉跳过,“要给你留一些隐私嘛。”


adu直言,她的“隐性治愈时间”不一定是大段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很多碎片时间,挤在电梯里、吃饭闲暇时、等人时……线上打开的每个窗口,都是她挣脱枯燥生活,出来看看的窗口。


在车里

 一个隐藏的「田园梦」

我们常常在夜里停车场的车里,看到些来“透气”的人,对他们而言,挤逼的车厢就是一副喘口气的“勇士铠甲”。

今年30岁的@地球织梦者 就是其中之一。他第一次开启“治愈时间",源于某天停车时刚好播到一首喜欢的歌,工作让人疲倦,那“索性调好座椅点根烟,暂时放空一下。”

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个没长大的小孩,“上车前是公司领导,下车后是丈夫、爸爸,在车里自己还是那个喜欢躲在‘秘密基地’的少年。”

▲@地球织梦者 生活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对于这段难得的治愈时间,他也有仪式感,“还是比较注重隐私,一般停在角落里。但有时下车也会看到小区停车场里忽明忽暗的烟头和屏幕映衬下一张张疲惫的脸。

▲车上难得的休息时间

压力很大时,他会在车里想自己的“田园情怀”,有过“辞职回家耕田”的念头——

一个院子、几块菜地、一口鱼塘,是城市里寻不着的生活,但这些畅想会在他关上车门后消失殆尽。“人生多数是不容易的,有人妥协有人还在奋斗,但生活不会等待。”

就像提久了重物要放下来甩甩勒红的手一样,情绪也要有个放一放的地方,车厢就是一个隐蔽“甩手地”,让你偷着时间治愈自己。


在朋友圈里

焦虑的来源是「别人的生活」

最后一个故事,是我们这次调查中,大家最常用的隐性治愈手段。

做了一年交换生后,因为担心成绩不达标,@Popo 决定放弃保研,选择自己备考,于此同时,她也选择关闭朋友圈入口。

“除了想专心备考外,更是希望离朋友圈里那些‘别人的生活’远一点。”

身边的朋友已经陆陆续续保研成功,开始找到工作,找社会实践,“而我的生活还都是书本”,尽管还是学生,但年纪已经到了,就业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我还在考一场或许是徒劳无功的试!”

采访Popo时,她已经考研成功,重新开放了几个月的朋友圈,在面对“毕竟也受了好几个月的苦,你要把自己的成就总结发布吗?”的问题时,她拒绝了,并且告诉我们自己的发布频率也少了很多。

朋友圈里太多太好的生活,自己过得苦时,这就成了焦虑的来源,那就悄悄关掉入口,悄悄维持内心秩序的平静,自我疗愈。”

……


当我们问到#隐性治愈时间#时,收到了很多的留言,尽管“治愈”方式不一,但大家都对“隐性治愈时间”表达了渴望:

@唐棠糖:家里的尖叫鸡、圆滚滚的玩具熊、抖音同款喇叭扩音器……最近又爱上了小猪泡泡机……每次拿起这些“不太符合成年人身份的玩具”时,确实治愈。再者……这些玩具,好像就是做给成年人的吧?

@龙龙喵:和《非自然死亡》的三澄美琴有点像,科研做不出被老师说了、办公室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了、心情有点不好……都是我大鱼大肉吃一顿的“治愈理由”。

@糊糊涂涂:成年人的坚硬外壳和所谓的矜持,会因为点开朋友相册封面看到的绘本小画内心绽放的笑容变得温暖。

@湘湘:和男友道晚安后的我是个女主播。有人说我的生活过的“很凌乱”,但我觉得唯有大声在直播间说出想法和爱,才能让我有在生活缝隙里大力呼吸到空气的错觉。

@coooor:公司厕所就是我的Lala land,每次等待领导给回复时,开会前,因为担心,就喜欢钻进隔间里,也没什么特别要干的,很多时候都只是大口地呼吸,或者“解决一下”,只是单纯想转移一直盯着微信的注意力。

@苏喂:在某个闷热的午后嗅到一股“雨味”,打开窗帘,看风雨刮过窗帘,把房间的音乐开到最大声,在时而暴力,时而温柔的雨里歌里感受节奏颤动的身心,不好的情绪也被冲走了。

@北冰洋舟可:元旦去了庙里禅修,按住持说的,我独自围着山路步行,不看四处,只盯着脚尖,边走边进行思考,这是对压力生活的一场撤退,当近期的压力源被“思考”捋清,这场“撤退”也就达到了治愈的目的。

▲寺里的僧人和猫


年轻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治愈自己,悄悄的治愈,不打扰的治愈。

当他们用青春灌溉了工作,到了必须用休息时间处理肩上“责任”的年纪后,对“隐性治愈时间”需求越来越大,但时间却越来越少,只能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治愈”。

总是能看见有人控诉对象说“晚安”后不去睡觉。但“晚安”代表我们今天聊得很尽兴,但时间不早了,请给我一点私人时间;“晚安”是我社交一天后给你最后一句温柔的话;“晚安”是今天谈话的结束,但不是我们感情的终止。

和《今生是第一次》那个瞒着丈夫租了“19号房间”的妻子一样,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19号房间”,这与“欺骗”无关,和“治愈”有关。

最后,希望剧中“被剥夺19号房间后妻子忍不住自杀”的故事永远不会照入现实,也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不被打扰的“隐性治愈时间”。

 #讲讲# 

你有哪些“隐性治愈”方式?

“隐性治愈”给你带来了什么?

快来评论区唠唠!

 本文编辑 

雨衣

 实习生 

小麦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都市青年,都很需要「隐性治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