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人》:一个伤心伴随暖心的故事,一群各自焦虑却彼此治愈的「陌生人」

挽救那些可以挽救的……

 文 | 衿语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

但我知道,此时此刻在这颗星球上,和我一样为各种事情焦虑不安的人,还有无数个。

我想说,认识到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

那些无数个焦虑的个体中,可能有非常多的人,认为天底下最糟糕的事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了,感觉像是被活生生地抠图了出来,背景是一片模糊的存在。

如果能认识到“焦虑”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群体症状,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让自己内心相对平衡一些,也能缓解一部分焦虑的情绪。

我不是心理医生和专家,今天也并不是为了指导大家去如何对付焦虑。而是想给大家分享一本有意思的书《焦虑的人》

这本把“焦虑"明晃晃写在脸上的书,是80后北欧暖男——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瑞典]2021年的最新作品。

不认识巴克曼?不要紧,我也是。那就从这一本《焦虑的人》来认识他也无妨。

熟悉他的人或许会对他之前的几部作品也有印象:《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时间的礼物》,前三部被合称为“暖心三部曲”。

01

对生活尽力而为,别抱歉

那这本《焦虑的人》有意思在哪里呢?

巧妙的构思

故事发生在新年来临的前两天,一个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中年人,手持一把“玩具枪”,去抢劫一家“无现金”银行,打算抢他个6500克朗。

如此不专业的劫匪,行动失败后仓皇逃进银行对面大楼的一间顶层的待售公寓,里面全都是正在看房的“房哥房姐”。于是,抢劫案变成了劫持人质案。

这种事情对一个小镇来说百年难得一遇。警局里一对父子兵火速出动,儿子脑子里想的是解救人质,活捉劫匪;即将退休的老父亲明显力不从心,想的只是配合儿子,保护儿子。

然而,关于一场抢劫和劫持人质案该有的火拼和尖叫、对峙和谈判,似乎都没有按照剧本走。

漫长的一天,最终以八名人质安然无恙得到释放,劫匪却完全不见踪影画上句号。

而在警局的证人询问过程中,8名人质似乎各个满腹牢骚,对两位警察毫无敬畏,出言不逊,顾左右而言他。

“劫匪到底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任何线索和解答。

本以为这是一个惊险刺激的悬疑案件,但剧情的走向完全出乎预料。

愚蠢的劫匪和奇葩的人质们,这群人在共处一室的一天中,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整个故事充满悬念和反转,不看到最后,无法知晓最终的谜底。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套公寓里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一座桥”的故事;它是一个关于劫匪和人质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困境和心灵救赎的故事。

幽默的语言

“这是抢劫!给我6500克朗!”

“可是,这里是无现金银行,你是不是白痴啊?"

……

“房产经纪人在哪里?”

“我是你的全球定位导航仪吗?”

……

是的,巴克曼式的幽默风趣,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充分体现。

虽然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困扰自身的烦恼焦虑,但鲜少有苦大仇深的调调,取而代之的反倒是或毒舌、或自嘲、或玩梗的风格。

也因此,当我们去看这样一个案件故事的时候,非但没有惊险和恐惧的牵引,反而经常会因为里面的对话而笑出声来。

但如果因此而认为这是一个无厘头的搞笑故事,那就错了。

作者的功力不仅体现在对故事构思的巧妙上,还体现在能让读者在笑中感受到暖心,在哭中体会到被治愈。

暖心的治愈

那么,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一个在十年前因为房产投资失败倾家荡产,而选择从桥上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生命的男人;

一个因另一半出轨自己的老板,而遭遇背叛,同时失去婚姻、家庭和工作的可怜人。为了能支付下个月6500克朗的房租,给两个女儿一个稳定的住所和安定的内心,而选择做一个劫匪的人;

一个外表体面,对人刻薄,有着“上层精英”标签的女银行家。而铁石心肠包裹下的,却是一个充满愧疚、无法自我面对的灵魂。十年前一个男人因为她的“道德风险“理论,而跳桥自杀。

一对退休后不停买房转手,以此填补空虚婚姻生活的年长夫妻;

一对即将为人父母,却害怕担心彼此无法真正胜任的同性夫妻;

还有那个人老心不老,永远保持对他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老伴已离开,子女在远方的老太太……

他们像极了同样因为婚姻、育儿、家庭、工作、投资、医疗、人际关系等等问题,而常感身体被掏空的我们。

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艰难困苦,却指向同样的情绪体验——挥之不去的焦虑。

然而,有些人放弃了,有些人却在尽力而为。当我们意识到并不是一个人在生命长河中沉浮,一个人也没必要时时刻刻都快乐的时候,你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故事唤醒的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同理心和共情力。

在任何时候,治愈我们的必定是爱、理解、宽恕和希望。

02

跨过你的那座“桥”,向前走

还记得上面提到的那座“桥”吗?它是整个故事的内在线索。

十年前,一个男人从桥上一跃而下。于是,这座桥串起了好几个人的命运交织。

而在他们各自的内心深处,似乎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桥”,一直难以逾越。

年轻的警察杰克,因为自己在十几岁的那天,没能最终阻止那个跳桥的男人,而深深自责。

一个星期后,在同一个地方成功救下一个也想跳桥的小女孩后,坚定了自己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个拯救他人的好警察的理想。

他发誓再也不让一个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死去,哪怕是一个劫匪。这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执念。

然而生活中,深爱的母亲作为一名牧师,一生拯救他人无数,最终依然得不到神之庇佑,在疾病折磨下离开自己,他无能为力;

自己的姐姐,因为吸毒成瘾而身不知何处,他无能为力;和老父亲生活工作相依为命,却并不能真正走进父亲的内心。

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他才通过这个案子,看到了父亲陈腐、懦弱外表下的温暖和渴望,一起踏上了接回姐姐的行程。

女银行家扎拉,十年前收到了一封跳桥的男人寄给她的信。从此,这封信一直放在随身挎包里却从未被启封。

那是自己无法面对和承认的内疚,却又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它的存在。

十年间,她不间断地参加各种现场看房活动,试图去理解和体会中产阶级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模式。而在这些公寓的阳台上都能看到那座“桥”。

她去心理医生纳迪娅的诊所,但并不仅仅为了治疗自己的失眠症,而更像是通过一次次不依不饶的辩论去说服自己,同时看看这个当年也试图跳桥的小女孩,如何救赎自己和他人。

在经历当“人质”的体验中,她似乎终于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穿越阶层的相互治愈,终于突破了自己曾经一直坚定而固执的偏见,也因此收获了一份感情,而终结了自己孤傲的前半生。

当她终于有勇气将那封信交给心理医生后,信中简简单单的5个字——不是你的错——让她终于跨过了自己心中的那座“桥”。

当然,还有那个最不能被忽略的劫匪身上的故事,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但我更希望你们能在书中去发现,去体会。

每一个焦虑的人,心里都有那么一座“桥”,只有勇敢走过去,前面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一个人需要有机会自我说服,相信自己并不仅仅是昨天所犯下的一切错误的总和,我们也是所有自身选择的总和,以及未来每一个明天的总和。

《焦虑的人》

03

挽救可以挽救的,与人善

杰克当牧师的妈妈,生前经常和他说一句话:

“我们没法改变世界,很多时候甚至也没法改变别人,

那就尝试着一次改变一点儿,

去挽救那些可以挽救的东西,尽力而为。”

在这个故事里,那些彼此治愈的瞬间,总让人潸然泪下。

老太太艾丝特尔,一开始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人,却是串联起现场每一个人的润滑剂。

她给劫匪温暖的拥抱和充饥的食物,以及后来的安身之所;

与年长夫妻中的妻子和同性夫妻中的准妈妈,一起喝着红酒,讲述自己一生热恋的婚姻,和克制浪漫的婚外插曲;

她用自己的方式,温暖和感化着每一个她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至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

老警察也是老父亲的吉姆,虽然在儿子的眼里日益显得愚钝而落后,而在任何未知的危险面前,总会毫不迟疑地挡在儿子前面。

对妻子的怀念和对女儿的牵挂,让他在看到劫匪真实面目后而心生恻隐,即使违背职业原则,也选择做出真善美的决定。

心理医生纳迪娅,童年时期遭受家庭冷暴力而差点从桥上跳下。幸得杰克的相救,成年后从事心理医生的职业和参加公益事业,以此希望救赎每一个焦灼的灵魂。

同性夫妻中那个即将为人父的卢欧,有着战争和逃难阴影的童年,长大后却成了一个能让别人开怀大笑的人。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案发现场,她都是那个竭尽所能,让身边人化焦虑为欢乐的人,即使她自己内心也有着深深的焦虑。

幽默是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我们在笑,我们就还活着,

那些蹩脚的双关语和肮脏的屎尿屁笑话是我们对绝望的蔑视和嘲弄。

《焦虑的人》

这是一个暖心而治愈的故事。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切实地感受到一股暖流在身体中穿过。

成长,无疑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面对生活对我们发起的每一次挑衅,你会选择放弃,还是尽力而为?

我们努力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努力彼此相爱,努力搞懂到底该怎么插USB线。

我们不停地寻找可以抓住的东西,可以为之争取的东西,可以抱以期待的东西……

虽然拥有如此之多的共同点,我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没机会互相认识,永远不知道各自之于对方的意义,不知道我会怎样影响到你的生活。

《焦虑的人》

我们都一样,一样的焦虑,却也一样的坚强。

所以,记住那句话:“即使知道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们今天也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的人》:一个伤心伴随暖心的故事,一群各自焦虑却彼此治愈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