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757]| 孙休当上了皇帝,头三脚看似平淡,却有深意

【资治通鉴白话文】

冬,十月二十七日,琅邪王孙休走到曲阿有位老翁拦住他,叩头说:“事久生变,天下人都在仰望于陛下。”当天,走到布塞亭。

【点评】

这是在点化孙休,解决孙琳的问题宜早不宜迟。

孙琳因为孙休一直没到,打算入住皇宫,召集百官商议,众臣皆惊惶失色,只唯唯地应着而不置可否。选曹郎虞汜说:“您是国家的伊尹、周公,担当将相的重任,执掌废立的大权,将上安宗庙,下惠百姓,大小踊跃,都认为是伊尹、霍光再现于世。如今琅邪王未至,而您想要自己住进皇宫,如此,那么群臣百姓就会动荡不安,众人的心里就会产生疑惑,这不是保持忠孝,扬名后世的做法!”孙琳不高兴,但也打消了住进皇宫的念头。

【点评】

有道是:“不作死不会死。”孙琳想住进皇宫,怎么想的?要么你就直接篡政自己当皇帝,要么你就守住君臣之道的底线,何必自己黑自己。

孙琳让其弟孙恩执行丞相的职事,率领百官用皇帝乘坐的车到永昌亭去迎接琅邪王孙休。孙恩奉上皇帝印信,孙休三次辞让,然后接受。群臣按官职大小,依次参见,孙休登上乘舆,百官陪列两旁,孙琳带兵一千人在半途迎接,在道路旁边跪拜,琅邪王下车答拜。即日,登正殿,大赦,改年号为永安。

自称“草莽臣”,在殿前上书,交上印绶、节钺,请求避让进贤之路。吴王引见他并以好言慰解,又下诏任命孙为丞相、荆州牧,增加封邑五个县;任命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为县侯。孙据、孙、孙也都授予将军之职,进封侯爵。又任命长水校尉张布为辅义将军,封为永康侯。

孙琳自称“草莽臣”,在殿前上书,交上印绶、节钺,请求避让进贤之路。吴主孙休接见孙琳,以好言慰解,下诏任命孙琳为丞相、荆州牧,增加封地五个县;任命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孙据、孙幹、孙闿皆拜将军,封侯。又任命长水校尉张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当初,丹阳太守李衡数次以事侵凌琅邪王孙休,妻子习氏劝谏他,李衡不听。孙休不堪侵凌,后来琅邪王上书请求迁居其他郡,诏命让他迁到会稽。

等到孙休即位为皇帝,李衡忧惧,对妻子说:“我不听你的话,以至于到这个地步,现在,我想逃奔魏国,你看如何?”

妻子说:“不可!不行。你本是一个庶民百姓,先帝把你破格提拔,现在你既已多次对琅邪王无礼,而又在心里胡乱猜疑,还想逃亡背主乞求活命,以你这样的情况跑到北方,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中原之人呢?”

李衡说:“那我应该怎么办?”

其妻说:“琅邪王平时就好善而追求声名,现在他正想使自己显扬于天下,终究不会因私人怨恨而杀你,这是很明白的。你可以到牢狱把自己囚禁起来,上表陈述以前的过失,公开请求处罚。这样,就会反而受到更优厚的待遇,岂只是仅仅保住性命而已。”

李衡听从,依计而行。

吴主孙休下诏说:“丹阳太守李衡,因为往事而不能自安,到监狱自首。春秋时齐桓公和管仲有射钩之怨;晋文公与刺客披有斩袖之仇,但齐桓公、晋文公当了君主就行君主之事而不计前嫌。如今我身为君王,就按君王标准如此处理事情。将李衡遣返本郡本职,要安心工作,不必自疑。”同时授李衡威远将军之职,又赠以显示官阶品级的棨戟。

【点评】

先来说说诏书中提到的两个典故。

齐桓公和管仲射钩之怨:齐桓公即公姜小白。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随后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内斗,管仲当时是公子纠的手下,他曾经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装死,才躲过了管仲所带的追兵。后来公子小白取得了王位,即齐桓公,他宽恕了管仲,并任命他为国相。管仲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晋文公与刺客披斩袖之仇:晋献公宠爱骊姬,想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当太子,于是诬杀太子姬申生。次子重耳投奔蒲国,晋献公派名字叫披〔姓不详〕的宦官,前往行刺;姬重耳翻墙逃命,披用刀猛砍,砍下一只衣袖。后来,重耳回国继任国君,即晋文公。晋文公重耳宽恕了披,披知恩图报,当吕省、郤芮意图放火烧死重耳时,他暗中报信,重耳得以脱险。

《资治通鉴》说的都是帝王将相史,这里很难得地记载了李衡之妻的故事。

豫剧《花木兰》中有一句著名台词:“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三国时期,就出现了多名奇女子。前面,我们曾读过具有非凡大智慧的才女辛宪英的事迹。这里的李衡之妻又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卓越女性。

李衡之妻是有名字的,她叫习英习。她阻止李衡叛逃,指出李衡本身在大义上站不住脚,即使能成功出逃也没有好的出路;接着又分析了孙休的性格和刚上位的政治需求,然后告诉李衡应该怎么做,后来,一切果然如习英习所料,

东晋时期的《襄阳耆旧记》(这本书是《资治通鉴》里经常“习凿齿曰”的习凿齿所写)还记载了习英习这样的故事:

李衡官运享通后,打算置办家产,遭到习英习的强烈反对。李衡在武陵私下种了一千棵植柑橘树。临死前他神秘地跟儿子说:“你母亲总是反对我置家产,但是,我在别处蓄养了一千个木头奴隶,不需要你们过分辛劳,每个奴隶一年给你们上缴一匹绢,也够你们的衣食之用了。”

李衡死后,儿子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母亲,习英习回答说:“你老爸说的肯定是柑橘。我早就发现家里少了十户庄客,肯定是被你父亲派到了别处;还有,你父亲对司马迁所说的‘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十分追慕,所以一定是让他们种柑橘去了。”

她接着又对儿子说:“人,关心的应该是“德义”传家,而不应该看重钱财,要那么多财产干什么?”

“富不过三代”,习英习出身来名门望族,她看到了许多显赫一时的家族走向了覆灭或衰败,家产过厚,很容易养成子弟骄奢淫逸的恶习,只有“德义”传家,家族才能长盛不衰。在那个时代,能够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是多么难得,而直到今天,我们好多人仍然执迷不悟,只想给子女攒钱,而忽视对子女道德修为的培养。

十月二十八日,吴主孙休封已故南阳王孙和(孙权的前太子)及其儿子孙皓为乌程侯。

群臣奏请立皇后、太子,孙休说:“朕德行寡薄,刚刚即位,也没有广施恩泽,所以后妃名号、太子地位的确立,不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仍坚持要求,孙休不许。

【点评】

孙休登基为帝,此时他22岁了,与孙亮相比,明显成熟老练。头三脚看似平淡,却有深意。虽然是孙琳把他扶上台,但他知道孙琳只不过是让他当傀儡,孙琳已经是东吴的毒瘤,必须切除,但又不能操之过急。

其一,孙休上台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抚孙琳,给他地位和财富,同时对他的宗亲大肆封赏,让孙琳心安理得。

其二,为自己博取好皇帝的名声,对欺负过自己的李衡,不但不报复,继续任用外还给予荣誉。

其三,给前太子孙和平反。孙琳的哥哥孙峻杀了诸葛恪后,又逼着孙和自杀。孙休封孙和为乌程侯,并让其儿子孙皓继承爵位。这实际上是在向人们宣示自己是否定孙峻的,当然也相当于和孙琳立场不同,但给皇族封侯,又让孙琳又无话可说。

其四,他坚决不立皇后、太子,这也是宣示自己重视德行。

孙休与孙琳围绕着权力的博弈开始了,到底谁是赢家,请看下一章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资治通鉴》[757]| 孙休当上了皇帝,头三脚看似平淡,却有深意)